《朔风大雪吹年华》作者:巧倩居士

《朔风大雪吹年华》作者:巧倩居士

2018-10-31    07'40''

主播: 指尖轻语

415 3

介绍:
朔风大雪吹年华 作者:巧倩居士 主播:指尖轻语 总有一段时光,在岁月的碾磨中,粉碎成沫,和着流淌的音韵,将生命晕染。   总有一个故事,在红尘的静默中,蓄积沉淀,待我遇见你的那一刻,娓娓道来…… 东北谚语说“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 大雪节气一到,小学班主任周长春的气管炎哮喘就挺不住了,七十年代也没有特效药可医,只好休假。 新来的老师名叫燕红,是位十九岁初中毕业的农村姑娘,柳叶眉下眯着一对丹凤眼,扎着马尾发,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近视镜。把前任刘老师粗重的槐树“教鞭”,换成了细白的柳树条。 难忘的是她教学生朗诵课文,要求不准像几个和尚念经那样去唱念。做到抑扬顿挫,动静结合,动如高山流水,静如燕语呢喃。一句一词,声情并茂,带学生和她一起读。为了鼓舞学习劲头,她亲自扩写成语故事《孙康映雪》,朗诵给学生听,至今记忆犹新。   晋朝人孙康从小喜欢读书,但家境贫穷,晚上家里没有灯所以不能读书。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从此,孙康整个冬天,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业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时代已经前进,优越的条件,无须再像孙康那样靠雪光读书,但他刻苦学习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世世代代都要传承下去”……“男也懒,女也懒,下雨落雪翻白眼”。燕红老师这些朴素的人生哲理,令我终生难以忘怀。   下午自习课,燕红老师每次都抽查。每当看见她瞪圆了原本咪缝的丹凤眼,就知道那些调皮捣蛋、乱说话、影响大家学习的男生,要被处罚。她拿起那根细白的柳条“教鞭”,快步走到学生面前,轻轻拍在肩上,命令罚站。随后又带领同学们,朗诵她改写的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北宋时代游酢,字定夫。自幼聪颖好学,经书看过一遍就能熟记在心,倒背如流,特别尊敬老师。有一次,为了一个问题,他和同学杨时争吵不休,为了尽快解决争议,他决定和杨时去问当地名师程颐,来到老师家门口,家人说他正在午睡。游酢对杨时说:“老师正在休息,我们还是等一会儿吧。”于是,他俩就静静地站在大雪纷飞的门外。等到老师睡醒的时候,那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他看道了情况心疼不已,老师刚一见到他,就知道将来可以担当重任,传承学业。后来,游酢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 朗诵结束,燕红老师让同学们站成排,绕着教室,一边搓手,一边轻轻跺脚,转圈行走,生怕冻坏了学生们的手脚。那个年代,那年冬季特殊冷,教室无棚顶,单层窗体,地面是凸凹不平的拔脚土地,仅有小火炉烧的是煤坯,像哮喘的老人,一喘一喘的,喘息着微热的时光。室内温度极低,写字稍久,燕红老师就会让学生们,将双手相互交叉,插进袄袖,捂热手再继续写……   雪在烧,风中的足迹,是谁在寻找?现如今,咱中国,有群人,很特别。可以说:古往没有过,今后不再有。他们就是1949年至1970年出生的人! 雪在烧,雪在烧,雪在烧,曾经的感动消失无踪。总有一份梦境,在辗转的流年中,忽浓忽淡,伴着弥漫的幽香,渐行渐远…… 莺燕鸣春参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