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冰棍》作者:冬日暖阳

《记忆中的冰棍》作者:冬日暖阳

2018-11-04    08'59''

主播: 指尖轻语

377 5

介绍:
记忆中的冰棍 (定稿) 文/冬日暖阳 散步途中感觉有些口渴,于是来到路边一家叫“芙蓉兴盛”的小商店,打开冰柜准备买根冰棍解解渴。冰柜里的冰棍种类可真多,有红豆的,有绿豆的,还有脆皮、甜筒、小布丁……挑来挑去,最终拿了一支白糖冰棍。一支不到两指宽,中指长的冰棍儿一块钱,似乎有点小贵,边走边吃,又感觉好像没有儿时的那种味道。 小时候,冰棍只有白糖冰棍和绿豆冰棍两种。白糖冰棍三分钱一支,绿豆冰棍也就五分钱一支吧,但是大家通常都是买白糖冰棍吃,偶尔买上一支绿豆冰棍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了。 记忆中在我们家附近卖冰棍的是一个叫秋别的少年,矮矮的个子,背着一个木制的箱子,箱子里面塞着棉布,冰棍就放在棉布里面。因为保冻效果不好,冰棍很容易融化,所以就会背着箱子四处走动,甚至挨家挨户叫卖,有时快要融化的冰棍就会降一分钱卖掉,以求保个本钱,不然就只能自己吃掉了。那时候的冰棍很坚硬,没有耐心的小伙伴们干脆用牙齿啃,张开着嘴嘘着凉气,冰块在嘴里辗转反侧,咀嚼出“咔嚓“、“咔嚓”碎裂的声响,整个腮帮子都冰到彻骨,想吐出来又有点舍不得,任由冰块冰着。 在80年代初期,几分钱一支的冰棍,小孩子也是不可能天天都能吃到的。通常要在父母高兴的时候,或者天气实在很热的时候才能给几分钱买根冰棍。要是全家都吃,买上四、五根的话,通常就会带个大碗或着盆装着。一是因为不好拿;二是万一融化了冰水也还在碗里面。 那个时候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高兴的时节莫过于“双抢”的农忙季节。虽然家里忙着收割和插秧,年龄大点的孩子都会要帮着家里做农活,很辛苦,但孩子们还是特别地高兴。每到这个时候卖冰棍的人为了招揽生意,通常会背着箱子在田野里四处吆喝。再节俭的父母也会架不住孩子眼巴巴的渴望的眼神,自然就会买根冰棍让孩子解解馋。那入口后通透的凉爽简直就是最美好的享受,吃完冰棍做起农活来干劲也就足了。 一支支小小的冰棍,就这样伴随着我们走过了童年。冰棍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解渴,更多的是那时候艰苦而快乐的历程,其中有孩子的憧憬、大人们的盼望,我们就是在这种简单的守望中逐渐长大,成熟。 如今,冰棍不只叫冰棍了,加了奶油和各种香料,所以称之谓雪糕了。现在的雪糕不再是那么坚硬,油腻细软,奶油味很浓。可是不知为什么,觉得现在的雪糕有种越吃越渴的感觉,也找不到当初那样的甘甜爽口了,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叫卖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