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友悌」(一)第33集

太上感應篇「友悌」(一)第33集

2023-12-17    07'24''

主播: 慧來學習平台

226 3

介绍:
太上感應篇「友悌」(一)第33集 為人父兄要本著誠心來愛護子弟,不必要求子弟一定要百依百順。為人子弟也要本著誠意來敬愛父兄,也不必要求父兄一定要慈愛。只要各自都盡到本分,那麼責難對方的弊病自會消除。而且要嚴禁家人傳播是非,以免發生誤會。而枕邊風多少帶有感情成分,即使中聽也要理智判斷,那麼挑撥離間的問題自然就會絕止。 【例證一】 漢朝的田真,家有兄弟三人,父母都已過世,他們就協議要分家產。將所有財產包括堂前的紫荊樹也要平分成三份,而且預定次日就動手分割。說也奇怪,就在田真兄弟決定之後,這棵紫荊樹突然枯萎了。 田真看了感到非常震驚,就跟兩位弟弟說:「樹木同株,聽到我們要把它分成三份,都會枯萎而死,難道我們人還不如樹嗎?」田真說著說著忍不住悲從中來,哭了起來。 兄弟三人因此決定不再分割紫荊樹,而這棵樹竟又活了過來。他們因而感悟,從此不再分家,財產共有,愉快地生活在一起,被人們稱讚為孝悌之家。 要知道兄弟屬於天倫之一,與父子、夫婦並稱為三綱。所以古人將兄弟比喻作手足,而手足就有不相分離的意思。因為分離就會分散,分散就會孤單,而孤單就會滅亡。 【例證二】 宋朝的司馬光,哥哥司馬伯康已經八十歲了,他事奉哥哥就像事奉父親一般,又保護他像嬰兒一樣。每次飯後,司馬光都會問:「哥哥您吃飽了嗎?」天氣稍冷,就會輕撫著哥哥的背說:「衣服穿得夠不夠?小心別著涼了。」 【例證三】 在魏晉南北朝時,北齊有位叫普明的人,兄弟間為爭財產而常年打官司,各自請了證人為自己證明,一狀告到清河太守蘇瓊qiōng那裡。 蘇太守召見並告誡他們說:「天下最難得的就是兄弟,而田地是很容易得到的。如果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你們心中作何感想?」蘇太守說著就掉下了眼淚,旁邊的證人也無不被太守的真誠感動得流淚。於是普明兄弟倆互相叩頭認錯,彼此退步禮讓,再也不爭財產打官司了。 【例證四】 五代時候的張士選xuǎn,從小父母就過世,長大後只剩下叔父一個長輩,叔父有七個兒子。有一天,叔父對張士選說:「你已長大成人,我應當將家產一分為二,你一份,我一份。」張士選說:「叔父,我不忍心您家的七個兒子,七個人才共分一份財產,叔父您可以把家產分成八份。」叔父不同意,張士選則堅持禮讓,最後分成八份。 當年張士選才十七歲,就被推薦進京城參加考試,同時被推薦的有二十幾位。有位精通相學的術士指著張士選說:「今年高中的,只有這位少年。」同去的人聽了都譏笑反駁他的說法。相士說:「做文章的事我不了解,但這位少年滿臉都是積了大陰德的氣象,這一定是他積善的緣故,所以才敢如此斷定。」到開榜時,果然只有張士選高中。 現在為了爭財產而不顧手足情深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親兄弟都如此,何況其他?若是堂兄弟間分財產,那麼關係就會愈分愈疏遠,有多少人能像張士選一樣呢? 古人說:「薄待兄弟,等於薄待父母。薄待堂兄弟,便是薄待祖宗。」樹木的根本若是有了虧損,那麼枝葉必會受到牽連。這種追本溯源的道理,大家應當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