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 「遏惡揚善」第42集

太上感應篇 「遏惡揚善」第42集

2024-01-02    05'45''

主播: 慧來學習平台

226 2

介绍:
太上感應篇 「遏惡揚善」第42集 阻止惡行,讚揚善行。大凡人做惡事,並非天性如此,只是習慣染著太深,過於混亂錯雜而無法挽救。有的明知故犯,有的不知而誤為,到最後事情完成時,已造成彌天罪業。追究其開始,只因一念之差。 靜心體會,每個人都具有天理良知,當開始走錯路,惡念剛要萌生時,應苦口婆心提醒他,竭力地阻止。人誰沒有良心?只要知道了,誰不想改惡向善?即使不幸已造下大惡,但如果我能至誠地予以感化、遏制,那他的善心就會生出來。及時洗除千千萬萬的罪業。人非聖賢,怎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很完善?如果有一言一行可取,就應讚揚稱許。這可使已經為善的人堅定信心,更加努力行善終能成就。還未行善的人,聽到之後,就會生起羡慕效法的決心和行動。這豈不是順天之命助人為善嗎? 于鐵樵qiáo先生說:「所謂『遏』,就是用力去禁止他,不只是為他的惡行隱瞞,使其暗中改過。所謂『揚』,就是盡力稱讚他,而不斷地勸導扶助褒獎鼓勵,則更不用再說」。這大概都是憐憫凶惡、樂見善行能見於事相上的作為。 道家說:「遏惡揚善。」佛家說:「止惡行善。」儒家說:「隱惡揚善。」三教所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由此可知,聖人心靈都是明白透徹的,一絲毫的欲望也不留存,就像明鏡照東西一樣,隨時照見,隨時映現,隨時映現,隨時化除。所以見到惡事,自能消除融解,見到善事,便能發揚光大。所以遏阻惡事、讚揚善行,無非是要恢復眾生本來具足的光明體性而已。 虞舜在雷澤湖邊,看見捕魚的人,相互爭奪深潭魚多的地方,而迫使老弱的人在急流淺灘處捕魚。他心裡很難過,也去參加捕魚。看到爭奪的人,就掩蓋他的過失而不談,看見謙讓的人,便到處宣揚並效法。過了一年,大家都以深潭魚多的地方相讓。舜稱讚他人善行,只是一點能讓人歡欣鼓舞的心意而已,所以他的善量無窮,這是聖人的行為,凡人無法趕得上。 現在有句話,一般學習的人,若能專心一意去做,也可達到聖人的境界。就是「先能遏止自己的惡念,然後才可遏止別人的惡念;先要讚揚他人的善行,然後才可勸人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