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 | 施恩不求報 與人不追悔 第46集

太上感應篇 | 施恩不求報 與人不追悔 第46集

2024-01-12    06'04''

主播: 慧來學習平台

225 1

介绍:
太上感應篇 | 施恩不求報 與人不追悔 第46集 施給他人恩惠,若是還希求他報答,這就是自己的貪愛之心,還沒有忘記;送給他人財物之後,又覺得後悔,這就是自己的吝嗇之心,還沒有化掉。要知道貪心而且吝嗇,這是君子所不為。人若能夠施恩不求報,縱使佈施不過一斗米,也可以種下無邊無涯的福;即使是佈施了一文錢,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 至於追悔這兩個字,尤其是人生的聖凡關鍵所在。所做的惡事,若是感到後悔,那麼將來心中的惡念,也就漸漸的停止了;所做的善事,若是感到後悔,那麼將來心中的善念,也就不再生了。 故事一: 隋朝人李士謙,從小父親就過世了,李士謙事奉母親非常的孝順。他十二歲的時候,就被魏廣平王重用,擔任開府參軍的職位,家庭也逐漸的富有,他就拿出幾千石的粟米,借給鄉人。若是碰到荒年欠收的時候,他就召集了欠他糧米的鄉人,當場就把借據燒掉,並且對他們說:「你們欠我的已經還完了,不再有欠債一說。」 第二年的春天,他又拿出種子,分給貧窮的農人去耕種,因此而救活了許多人;若是死了的人,他就會出錢幫助埋葬死者。有人就歌頌李士謙在積陰德,李士謙說:「陰德就像耳鳴一樣,只有自己能夠聽到能夠知道,別人是無法聽到知道的。現在你已經知道了,那還叫什麼陰德呢?」有一天李士謙夢到一位穿著紫色衣服的天神告訴他說:「上帝嘉許你積了許多的陰德,要使你後代的子孫昌盛無比!」 故事二: 于鐵樵先生說:「禽獸尚且知道報恩報德,哪有生為人而卻不懂得感恩圖報的道理呢?還有令人最感到難堪的就是「德色」了,也就是幫助別人,臉上卻露出一付要求他人回報的樣子。如果「德色」一露出來,那麼受我幫助受我恩惠的人,心中就會覺得慚愧不安,等到他心中的慚愧不安化掉了,接著就會生起怨恨之心。 從前有位官吏曾經救過一個人的命,後來這個被救的人漸漸的富裕,而這位官吏卻逐漸的變窮了。這位官吏偶然經過了被救人的家,這家人就全家出來拜謝,並且留他在家裡吃飯喝酒、殷勤的招待,態度十分的恭敬。這位官吏酒酣hān耳熱之後,就說了大話,他說:「你若不是我從前出力迎救你,你早就死了!你今天怎麼可能會有妻子兒女、婢女僕人和房屋財產呢?今天你有錢而我反而變窮了,這是什麼道理啊!」說完了,當天晚上就睡在他的家裡。這個人就暗自的算計說道:「此人希望我回報他的心也太過分了!我就是報答他,也不能夠滿他的意;若是不報答他,那麼我就快要有災禍了。不如趁著他睡著,把他殺了。」於是就用繩子把他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