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四章:道态恍惚

《道德经》第十四章:道态恍惚

2022-07-25    06'26''

主播: 高尚品德工作室

44 1

介绍:
《道德经》第十四章:道态恍惚  第十四章:道态恍惚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e),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a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看却看不见的,叫作“夷”;听却听不到的,叫作“希”;摸却摸不着的,叫作“微”。这三方面不可以追问,因为是浑然一体的。上面不明亮,下面不昏暗,绵绵不断而无法名状。复归于虚无。这就叫没有形状的形态,没有物体的形象,这就叫“恍惚”。迎着它看不到它的头,跟着它看不到它的尾。执守着太初大道,来把握现在的万事万物。能认识宇宙起始,就叫作道的纲纪。 【问道心得】 一、大道的形态是无相、无声、无形,当我们在做人做事中,能够去相、去声、去形时,所累积的功德能量就不会漏掉。 二、道具有至高性、神秘性,只有遵循道的规律做人处世,才会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到大道的力量所在。若只选择听得见及看得见的有形世界,最终将不能探索到世界和生命的真相。 三、道之门是为沉静而生长的,喧哗的人就让他们喧哗去吧。善于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守静了,周围自然和谐,内心的躁动是生命最大的杀手。 四、觉醒的过程之中,没有任何外来的力量和权威,我们必须自己去实证一切,面对我们自己所有的面向。 五、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无形无相的创造之心、广大之心、平衡之心。心柔弱了,一切都完整了。人在“无”中,才能无穷无尽,才能聚精会神,才能宁静致远。 六、吉祥之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以福。凶恶之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以祸!每天觉知,做好这个功课,很重要! 七、人生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完全取决于我们当下的念、思、言、行。每个人的命运都可以通过厚德来改写。 八、对不知道的事情常持敬畏之心,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生命形态,每个人都要为自己人生负起责任。人心中有大我、无小我,就可承载天下。 九、内在世界的和谐,是健康的基础,也是外在世界和谐富足的必要条件。 十、人生的大自在要靠八个无形无象的品质来承载:容忍能养福,善良能养德,喜悦能养颜,仁慈能养心,博爱能养行,诚信能养性,勤俭能生财,包容能聚气。这八个品质就是看不见的道德,就是厚道!厚道具有隐性特征,厚道有时不一定得到明确的回报,但厚道之所以为厚道,就在不图回报,不计个人得失。急功近利的人都是远离厚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