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点:
1、我们和孩子沟通的目的:让孩子明理,并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明理偏重于知,建立好习惯偏重于行。
2、明理是明什么理呢?就是:孝、诚敬、利他、感恩、勤俭、爱祖国、立志等传统的中华美德,包括五德: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3、好习惯的标准是什么?一是能够自利,比如孩子自己会叠被子,自己能整理房间,能穿衣服等;二是能够利他,比如帮妈妈倒水,和阿姨打招呼等。
4、语言沟通的内容,一是帮孩子明中华传统人生美德《五德、八德》的理,一是帮他建立自利和利他的好习惯。
5、顺其善而教:就是顺着孩子的本善天性,循循善诱,引入大道,有道就会有德。
6、孩子天性叫“人之初,性本善”,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教育不是无中生有,它是培养,不是制造。孩子有善根,我们把那个善根给培出来、养出来。能培养出来是因为他本来就有。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就是本善,不是父母强加给他的。教育就是顺着孩子的本善天性,引入大道。
7、顺其善而教,教育顺着孩子的本善天性,引入大道。这个道可以当作人与人最合理最正确的关系。比如说,我们和父母最正确的关系是孝道,和兄弟最正确的关系是悌道,和老师最正确的关系是敬道,和朋友是信道,和国家是忠道。引孩子入大道,就是把孩子引上这个最正确的关系的轨道。
所以,一孩子有本善天性;二,教育的目标是到达那个人和人正确关系的道,沿着这个本善的根引到道上,就完成任务了。这个过程就叫顺其善而教。这样教育有了起点,也有了终点,起点是他的天性善良,终点就是他顺利进入社会,这是一种最合理的互动方式。他能走入人群,能够与社会互相成就,教育要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
力行作业:
每日微笑
日行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