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怒
曾国藩曾说:“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愤怒之时,人容易被冲昏头脑。以为气的是别人,实则伤的是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艘行驶的商船上,一位年轻的水手,正怒不可遏地将拳头重重地捶向船舱。
同船的禅师见状,问其缘由。
水手生气地说:“船长明明自己走错航线,导致航程延误,却骂我偷懒,太气人了。”
禅师听后,微笑道:“放下就好。”
水手十分不解:“都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我放下?”
禅师反问:“既然都不是施主的错,那为什么还要因为别人的错,而怒气冲冲呢?”
年轻的水手这才恍然大悟,一瞬间怒气全无。
是啊,面对可恼可气之事,不为别人的错误买单,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日常生活中,不公、误解、挑衅时有发生,我们总会感到被冒犯,变得很生气,这虽是人之常情,却不能因此丧失理智,用发泄情绪代替处理问题。
在“如何看待生气这件事”上,王阳明说“守住三条原则,就能万事大吉。”
“一是情绪压一压,言行别出格;二是过往放一放,怒气别过夜;三是静心想一想,转换个立场。”
息怒不止是一门学问,更是养心的智慧。
遇事消消气,把心放宽些,不要总揪住细枝末节,不要紧盯着别人的错误,更不要用别人的过失来折磨自己。
该让让,该退退,该放下就放下,这不是“轻饶”了别人,而是放过了自己。
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才是最好的药方。”
及时息怒,身心受益,心宽之人,总是格外有福。
图片
▽
南怀瑾先生曾说:“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人生在世,就是要养好一颗心,困境不怨,来日不忧、琐事不怒。
心好,看什么都好,自然神清气爽,身体好,日子好。
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不是高官厚禄,不是名利双收,而是修得一颗平静丰富的内心,这便是养生的顶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