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005.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古诗005.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2020-10-03    07'10''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642 4

介绍: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 陶渊明 出处 :《陶渊明集》 体裁 :五言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注释: 1.南山:指庐山。 2.稀: 稀少。 3.兴: 起身,起床。荒秽:指野草之类。形容词作名词。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4.带:一作“戴”,披。荷(hè)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5.狭(xiá): 狭窄。草木长(cháng/zhǎng):草木很高,或草木丛生。两种读音都讲的通,读“cháng”似乎更合理些。 6.夕露:傍晚的露水。沾:打湿。 7.足:值得。 8.“但使”句: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违,违背。 参考译文: 在南山下的田里种植豆子,结果是田里的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起床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临后在月光下扛锄回家。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长得很高,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南宋)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 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见《冷斋诗话》)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