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201.放言(五首·其三)

诗201.放言(五首·其三)

2021-04-30    07'08''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110 1

介绍:
放言 (五首·其三)唐 白居易 七言律诗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①放言:意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②君:指元稹。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元稹在政治上遭到打击后,情绪一度动荡,白居易因劝他要经得起考验,等到时机好转,是非真伪自会分明。③“不用”句:谓吉凶祸福,在所不计;问卜求签,更无必要。钻龟、祝蓍(shī):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④“试玉”二句:言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前句下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俶真训》:“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后句作者亦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豫章:枕木和樟木。《正义》:“豫:今之枕木也;樟,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⑤流言日:一作“流言后”。见《史记·鲁国公世家》。后句言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伪装谦恭下士。《汉书·王莽传》:“(莽)爵位盖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赈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后竟独揽朝政,杀平帝,篡位自立。此二句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真伪邪正,日久当验。“未篡”:一作“下士”。⑥向使:假如。复:又(有)。 译文:送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试玉真假要烧三天,辨别樟木要等七年以后。周公曾经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使这些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背景:这组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 年)白居易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和元稹的同名组诗之作。元和五年(810 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过了五年,诗人因上书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当年六月,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 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放言五首》诗奉和。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代:元稹 作者介绍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