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262.咏史(李商隐)

诗262.咏史(李商隐)

2021-06-29    10'39''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51 0

介绍:
咏史 唐 李商隐 七言律诗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①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曾将名贵的琥珀枕捣碎给战士敷。②“岂得”句: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俩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③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的杂交马,力大善跑,据说可日行千里。以青海马喻可担当军国大事的英材。④蜀山蛇:传说战国时秦王送五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壮士迎娶,回来时路过梓潼,见一大蛇钻入山洞,五壮士共拔蛇尾,结果山崩坍(tān),五壮士被压死,化为石。蜀山蛇比喻根深蒂固,盘根错节,难以铲除的宦官势力。⑤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⑥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⑦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长久以来,人们只能在苍梧对着舜帝的陵墓哭泣。 背景: 这首诗作于开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去世之后。据新、旧《唐书·文宗纪》及《通鉴》卷二四三载:文宗深知穆宗、敬宗两朝之弊,即位后励精图治,去奢从俭。曾两次谋诛宦官,均遭到失败而“受制于家奴”,最终郁悒而死。期望有成而“运去”“力穷”,勤俭求治亦无力回天,作者既伤悼文宗,又深虑唐王朝命势将颓,于是悲凉而哭,流露出无望的感伤情怀。 这首诗的首联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颔联提出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颈联推进一步,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是国运和国力,这是此诗的主旨。尾联是对唐文宗的哀悼,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关注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