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
唐 赵嘏 七言律诗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①云物:即天上飘拂的云雾。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曙,天刚亮。流:指移动。②汉家宫阙:指唐朝宫殿。动高秋: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③残星,稀疏的星星。雁横塞:深秋飞越关塞的大雁。横,渡、越过。塞,关塞。④紫艳:艳丽的紫色,指菊花的色泽。篱:篱笆。⑤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⑥鲈鱼正美:语出西晋张翰典故。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chún)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⑦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2年,晋侯到军中视察,发现了两年前郑国献来的楚国俘虏钟仪。钟仪自称是伶人,晋侯就给他一张琴,命他演奏。钟仪所弹奏的都是南方楚调。晋侯认为钟仪未弃本职,不忘故土,受到了感动。为了促进晋楚两国和平关系,晋侯就把钟仪送回了楚国。
译文:拂晓的云与雾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动天空。残星点点大雁向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斜倚楼中,艳萦(yíng)的菊花静静地倾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无奈的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数充。
背景:这首七言律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诗人独在异乡,见深秋凄凉景象,顿生怀乡思归之情,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前四句写诗人秋晓远望之所见与感受。颈联写景,烘托出秋日凄清的气氛。末两句写归思,通过“莼鲈之思”和“南冠楚囚”的典故,抒发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这首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以秋日典型形象入诗,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赵嘏(约806-853),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入仕为渭南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