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413.2.清明呈馆中诸公(高启)

诗413.2.清明呈馆中诸公(高启)

2021-11-29    07'39''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142 1

介绍:
清明呈馆中诸公 明 高启 七言律诗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释:①馆中诸公:即史馆中一同修史的宋濂、王祎(yī)、朱右等十六人。馆:指翰林院国史编修馆。②新烟,古时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烟。禁垣(yuán):皇宫的围墙。③杏酪(lào):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lǐ)酪,又煮粳(jīng)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酪:用果子或果仁做的糊状食品。④白下: 白下原指南京北郊白石山下的白石垒一带。唐武德九年(626年),更金陵县为白下县。贞观七年(633年),移白下县于青溪上的白下桥(今白下区大中桥)畔,白石山下的故城遂废。此后,“白下”亦指整个南京地区。⑤卞(biàn)侯墓:暗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想和亲人一起祭祖而不得的思想。卞侯即晋朝的卞壸(kǔn),字望之,济阴冤句(yuān jù)(今山东菏泽)人。东晋名臣、书法家。两度担任尚书令,后封为成阳侯。咸和三年(328年),带兵平定苏峻叛乱时,与二子一同殉国,谥号“忠贞”。卞壸父子墓葬于南京朝天宫(原冶山)西侧。后裔秉承“忠孝传家”的家族遗风,将家族堂号为“忠贞堂”,“忠孝堂”。史称卞氏“忠贞世家”。迷芳草:芳草一片凄迷,化用《楚辞·招隐士》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寓有思归之意。⑥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江宁府志》:“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有莫愁湖。”也有人认为五六两句暗含了“富贵难久恃,盛时难长留”的感慨。⑦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此指修史。⑧拟沽(nǐgū):打算去买(酒)。京华:即京城。 译文:宫墙外的柳枝伴着新火的轻烟,在春风中飘荡。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杏仁麦粥的芳香里,大家互相馈赠、赞赏。都城南京的外城四周都被青山环绕;适逢清明时节,更加深了离乡的人对亲人的思念。看那卞侯祠旁春草迷乱,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幸亏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背景:诗人高启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在南京与宋濂等人编修《元史》始成,其正值清明时节,诗人与翰林同官唱和玩乐,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南京城内外无限的春意,以及客居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乐观的美好心情和对同僚的真挚友情。全诗上联写景,下联写情,似断实连,且立意新巧,对仗工稳,语言优美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