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00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词00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022-03-04    03'43''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198 0

介绍: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⑴.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⑵.西塞山: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⑶.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诗词中常用白鹭象征田园的闲适。⑷.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guì)鱼:俗称“花鱼”、“桂鱼”。⑸.箬笠:用竹篾(miè)、箬叶编的斗笠。⑹.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自由地飞翔,这里桃花盛开,流水潺潺,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箬笠,绿色的蓑衣,足以应付这轻风细雨,用不着回家。 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肥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年),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