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031.木兰花·春景

词031.木兰花·春景

2022-04-01    05'53''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200 0

介绍:
木兰花·春景(东城渐觉风光好) 北宋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⑴.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调同“玉楼春”。⑵.縠(hú)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纱。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zhào):船桨,此指船。⑶.春意:春天的气象。闹:浓盛。⑷.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⑸.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⑹.持酒:端起酒杯。《新唐书·庶人祐传》:“王毋忧,右手持酒啖,左手刀拂之。”⑺.晚照:夕阳的余晖。南朝宋武帝《七夕》诗之一:“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译文:漫步东城感受到风光越来越好,船儿行驶在波纹骤起的水面上。拂晓的轻寒笼罩着如烟的杨柳,惟见那红艳艳的杏花簇绽枝头。人生总是怨恨苦恼太多欢娱少,谁惜千金却轻视美人迷人一笑?为君手持酒盏劝说金色的斜阳,且为聚会向花间多留一抹晚霞。 背景:这首词赞颂明媚的春光,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情趣。上阕描绘春日绚丽的景色。“东城”句,总说春光渐好;“縠皱”句专写春水之轻柔;“绿杨烟”与“红杏枝”相互映衬,层次疏密有致;“晓寒轻”与“春意闹”互为渲染,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阕直抒惜春寻乐的情怀。“浮生”二字,点出珍惜年华之意;“为君”二句,明为怅怨,实是依恋春光,情极浓丽。全词收放自如,井井有条,用语华丽而不轻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把对时光的留恋、对美好人生的珍惜写得韵味十足,是当时誉满词坛的名作。 此词上阕写尽风光,下阕转出感慨。人生一世,艰难困苦,不一而足;欢娱恨少,则忧患苦多,不待问而后知。难得开口一笑,故愿为此一掷千金亦在所不惜,正见欢娱之难得也。这里的事,并非算账目,不过讲情理,须知书生大言,每每若是。欢娱恨少,至于此极。书生无力挥鲁阳之戈,使日驭倒退三舍,只能说劝斜阳,且莫急急下山,留晚照于花间,延欢娱于一饷。晏殊曾云:“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面目不同,神情非常相似:它们并非恋物之作,实是伤心之词。 宋祁(998-1061),字子京、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天圣二年进士,历官龙图阁学士、工部尚书等。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