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035.踏莎行·候馆残梅

词035.踏莎行·候馆残梅

2022-04-05    07'11''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208 2

介绍:
踏莎行·候馆梅残 北宋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亦称《踏雪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莎(suō):莎草,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夏季开花。踏草是唐宋时期广为流行的活动,又叫踏青,北方一般在清明时节前后。所以,“踏莎行”调名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唐人诗句有“踏莎行草过春溪”。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⑵.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薰,香气侵袭。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⑶.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⑷.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⑸.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⑹.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⑺.平芜(wú):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芜,草地。 译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背景:据考证,欧阳修这首词当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3年)暮春,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时的作品。此词主要抒写暮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 从艺术特色上分析,此词主要运用了以下四种艺术手法。 以乐写愁,托物兴怀。词中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寓虚,富于联想。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 化虚为实,巧于设喻。“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便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逐层深化,委曲尽情。整个下片,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更进一层”的艺术手法,那深沉的离愁,便被宛转细腻地表现出来了,感人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