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052.临江仙·送钱穆父

词052.临江仙·送钱穆父

2022-04-22    06'37''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164 1

介绍:
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 北宋 苏轼 元祐六年(1091)·杭州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⑴.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画屏春》、《庭院深深》、《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等。⑵.钱穆:名勰,又称钱四。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⑶.父(fǔ):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⑷.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⑸.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⑹.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⑺.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⑻.筠(yún):竹。⑼.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⑽.颦(pín):皱眉头。⑾.逆旅:旅店。逆旅还有旅居、对抗现政权的叛军的意思。 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背景: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而作。元祐初年,苏轼在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作者感慨而写下这首词。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表达了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