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张嘉佳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
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
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度过睡前故事的人会知道,这是一本纷杂凌乱的书。
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在叙述,叙述他走过的千山万水。
那么多篇章,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单的,有疯狂的,有无聊的,有胡说八道的。
当你辗转失眠时,当你需要安慰时,当你等待列车时,当你赖床慵懒时,当你饭后困顿时,应该都能找到一章合适的。
我希望写一本书,你可以留在枕边、放进书架,或者送给最重要的那个人。
末等生
对这个世界绝望是轻而易举的,对这个世界挚爱是举步维艰的。
末等生慧子,以男生的方位画一个坐标,跌跌撞撞杀出一条血路。
2012年,我在曼谷狡辩的巧克力镇,招待高中同学王慧。
这是家迷幻如童话的饭馆,白色房子静谧在草地,夜火灯烛倒映在河流。
王慧留着大波浪,浅妆,笑意盈盈,经过的老外不停地回头看她。
次日我要坐火车到春蓬,而她直飞香港,所有我们没有时间聊太多。也不用聊太多,一杯接一杯,互相看着,乐呵呵地傻笑。
我说:“慧子,你不是末等生了,你是一等兵。”
1997年,王慧坐我前排,格子衬衣齐耳短发。
有天她告诉我,她暗恋一个男生。我问是谁,她说你猜。
文科班一共十八个男生,我连猜十七次都不对。只能是我了!这下我心跳剧烈,虽然她一副村姑模样,可是青春中的表白总叫人心旌摇荡。
这时候她扭捏半天,说,是隔壁班的袁鑫。
不带这样玩儿的好吗?隔壁班我去你大爷的!
香港回归的横幅挂在校园大门。
7月1日举办《祖国我回来了》演讲大赛,我跟王慧都参加。四十多名选手济济一堂,在阶梯教室做战前动员,学生会主席袁鑫进来对我们训话。
他走过王慧身边,皱着眉头说:“慧子,要参加演讲比赛,你注意点儿形象。”
慧子一呆,难过地说:“我已经很注意了啊。”
她只有那么几件格子衬衣,注意的极限就是洗的很干净。
后来我知道她洗衣服更勤快了,每件都洗到发白。
袁鑫和一个马尾辫女生聊得十分开心,从中国近代史聊起,一直聊到改革开放。最后袁鑫对马尾辫说,加油, 你一定要拿冠军。
慧子咬着笔杆,狠狠的对我说:“你要是赢了她,我替你按摩。”
我大为振奋,要求她签字画押,贴在班级黑板报上。
当天通读中国近代史,一直研究到改革开放,次日精神抖擞奔赴会场,打败马尾辫。
晚自习解散的时候,在全班“胜之不武”的叹息声中,我得意地趴在讲台上,等待按摩。
王慧抿紧嘴唇,开始帮我捏肩膀。
我暴斥:“没吃饭?手重点儿!”
王慧怒答:“够了吗?会不会捏死你?”
我狂笑:“哈哈哈哈毫无直接啊,难道已经开始了?用力啊少女!”
其实,当时她的手一捏,我如被雷劈,差点儿跳起来,脑子里不停在喊:…..疼疼疼…..这是被碾压的感觉…..疼啊我靠……咔吧一声是怎么回事……我的肩胛骨断了吗……疼死爹了啊尼玛……小时候干过农活的女人伤不起……..啊第三节脊椎怎么插进我的肝脏了……
我快挺不住的刹那,慧子小声问我:“张嘉佳,你说我留马尾辫,袁鑫会觉得我好看吗?”
我不知道,难道一个人好不好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吗?
1998年,慧子的短发变成了马尾辫。慧子唯一让我钦佩的地方,是她的毅力。
她的成绩不好,每天试题做的额头冒烟,依旧不见起色。可她是我见过最有坚持精神的女生,能从早到晚刷题海。哪怕一道都没做对,但空白部分填的密密麻麻,用五百个公式推出一个错误的答案,令我叹为观止。
慧子离本科线差几十分。她打电话哭着说,自己要复读,家里不支持。因为承担不起复读的费用,所以她只能去连云港的专科。
我呢?当时世界杯,高考期间我在客厅看球赛,大喊:“进啦进啦!”我妈在饭厅打麻将,大喊:“胡啦胡啦!”
荷兰队踢飞点球,他们低下头的背景无比落寞。我泪如雨下,冲进饭厅掀翻麻将桌,搅黄老妈的清一色。
后来?后来那什么第二年我又考一次。
1999年5月,大使馆被美国佬炸了。复读的我,旷课奔到南京大学,和正在读大一的老同学游行。慧子也从连云港跑来,没有参加队伍,只是酒局途中出现了一下。
在食堂推杯换盏,她小心地问:“袁鑫呢?”
我一愣:“对哦,袁鑫也在南大。”
“他怎么没来?”
“可能他没参加游行吧。”
慧子失望地“哦”了一声。我说那你去找他呀,慧子摇摇头:“算了。“
我去老同学宿舍借住。至于慧子,据说她是在长途车站坐了一宿,等凌晨早班客车回连云港。
对她来说,或许这只是一个来南京的借口。花掉并不算多的生活费,然而见不到一面,安静地等待天亮。
慧子家境不好,成绩不好,身材不好,逻辑不好,她就是个挑不出优秀品质的女孩。
我一直想,如果这世界是所学校的话,慧子应该被劝退很多次了。生活,爱情,学习,她都是末等生。唯一拥有的,就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咬着牙齿,坚持再坚持,堆砌着自己并不理解的公式。
无论答案是否正确,她也一定要你推导出来。
2000年,大学宿舍都在听《那些花儿》。九月的迎新晚会,文艺青年弹着吉他,悲伤地歌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去呀,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我拎着啤酒,在校园晃悠。回到宿舍,接到慧子的电话。她无比兴奋地喊:“张嘉佳,我专升本啦,我也到南京了,在南师大!“
末等生慧子,以男生的方位画一个坐标,跌跌撞撞杀出一条血路。
2001年10月7日,十强赛中国队在沈阳主场战胜阿曼,提前两轮出现。一切雄性动物都沸腾了,宿舍里的男生怪叫着点燃床单,扔出窗口。
一群男生大呼小叫,冲到六栋女生宿舍楼下。
我在对面七栋二楼,看到他们簇拥的人是袁鑫。
袁鑫对着六栋楼上的阳台,兴奋地喊:“霞儿,中国队出现啦!“
一群男人齐声狂吼:“出现啦!“
袁鑫喊:“请做我的女朋友吧!“一群男人齐声狂吼:”请做他的女朋友吧!”
望着下方那一场幸福,我的脑海浮现着慧子的笑脸,她穿着格子衬衣,马尾辫保持至今,不知道她这时候在哪里。2002年底,非典出现,蔓延到2003年3月。我在电视台打工,被辅导员勒令回校。4月更加严重,新闻反复辟谣。学校禁止外出,不允许和校外人员有任何接触。
我在宿舍百无聊赖地打星际,接到电话,是慧子。
她说:“一起吃晚饭吧。“
我说:“出不去。“
她说:“没关系,我在你们学校。“
我好奇地跟她碰面,她笑嘻嘻地说:“实习期在你们学校租了个研究生公寓。“
我说:“你们学校怎么放你出来的呢?“
她笑嘻嘻地说:“没关系,封锁前我就租好了。辅导员打电话找我,我骗她在外地实习,她让我待着别乱跑。“
去食堂吃饭,我突然说:“袁鑫有女朋友了。“
她有些慌乱,不敢看我,乱岔话题。
我保持沉默,她终于抬头,说:“我想和他离得近一些,哪怕从来没碰到过,但只要跟他一个校园,我就很开心。“
一个女孩子,男生都不知道她的存在,她却花了一年又一年,拼尽全力想靠近他。无法和他说话,她的一切努力,只是跑到终点,去望一望对面的海岸。
就如同她高中做的数学试卷,写满公式,可是永远不能得分。
上帝来劝末等生退学,末等生执拗地继续答题,没有成绩也无所谓,只是别让我离开教室。
看着她红着脸,慌张地扒拉着米粒,我的眼泪差点儿掉进饭碗。靠。
2004年,慧子跑到酒吧,电视正直播着首届超女的决赛。
我们喝的酩酊大醉,慧子举起被子,对着窗外喊:“祝你幸福!“
那天,袁鑫结婚。
我看着她笑盈盈的脸倒映在窗玻璃上,心想,末等生终于被开除了。
2005年,慧子跑到酒吧,趴在桌上哭泣,大家不明所以。
她擦擦眼泪:“他一定很难过。“
传闻,袁鑫离婚了。
那天后,没见过慧子。打电话给她,她说自己辞职了,在四川找事儿干。
2006年,一群人走进酒吧。看见当头的两个人,管春手机的杯子“哐当“掉在地上。朋友们目瞪口呆,慧子不好意思地说:”介绍一下,我男朋友袁鑫,我们刚从四川回南京。“
我的头“嗡“的一声,没说的,估计袁鑫离婚后去四川,然后对他消息灵通的慧子,也跟着去了四川。
生下来攀谈,果然,袁鑫去年跟着亲戚,在成都投资了一家连锁火锅店,现在他打算开到南京来。
袁鑫跟搞金融的同伴聊天,说的我们听不太懂,唯一能听懂的是钱的数目。同伴对袁鑫摆摆手,说:“入五百万,永一个杠杆,一比六,然后再用一个杠杆,也是一比六,差不多两个亿出来。“
袁鑫点点头说:“差不多两个亿。“
管春震惊地说:“两….两个亿?“
我震惊地说:“两……两个亿?”
韩牛震惊地说:“比我的精子还多?”
慧子也听不懂,只是殷勤地倒酒,给袁鑫每个朋友倒酒。她聚精会神,只要看到酒杯浅了一点儿,就立刻满上。
他们虽然聊的是两个亿,结账的时候几个男人假装没看见,慧子抢着把单买了。
2007年.慧子和袁鑫去领结婚证。到了民政局办手续,工作人员要身份证和户口本。
慧子一愣:“户口本?”
工作人员斜她一眼。袁鑫说:“我回去拿。”
袁鑫走了后,慧子在大厅等。
她从早上九点等到下午五点。民政局中午休息的时候,有个好心的工作人员给她倒了杯水。
慧子想,袁鑫结过一次婚,他怎么会不知道要带户口本呢?
所以,袁鑫一定是知道的。
也许这是一次最后的拖延。很多人都喜欢这样,拖延到无法拖延才离开,留下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只要自己不流泪,就不管别人会流多少泪。
慧子站不起来,全身抖个不停。她打电话给我,还没说完,我和管春立刻打车冲了过去。
慧子回家后,看到袁鑫的东西都已经搬走,桌上放着存折,袁鑫给她留下十万块。还有一张字条:其实我们不合适,保重。
大家相对沉默无语,慧子缓缓站起身,一言不发就往外走。
慧子伸出手,管春把车钥匙放她手心。她开着车,我们紧跟在后,开向一家火锅店。
火锅店生意很好,门外板凳坐着等位的人。
店里热闹万分,服务员东奔西跑,男女老少涮得面红耳赤。慧子大声喊:“袁鑫!”她的声音立刻被淹没在喧哗里。
慧子随手拿起一杯啤酒,重重砸碎在地上。然后又拿起一杯,再次重重砸碎在地上。
全场安静下来。
慧子看见了袁鑫,她笔直地走到他面前,说:“连再见也不说?”
袁鑫有点儿惊慌,环顾满堂安静 的客人,说:“我们不合适的。”
慧子定定看着他,说:“我只想告诉你,我们不是2005年在成都偶然碰到的。我从1997年开始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