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水冰心:烟火气的生活有着别样的温馨

主播水冰心:烟火气的生活有着别样的温馨

2016-08-23    16'34''

主播: FM1781130

20 0

介绍:
文/温花&豆儿 1 “稻子,听到你的脚步声会长大。”这是《小森林》里的台词。当时听到这样的语言心生美景。从影片中,我感受到了食物的魅力,勤劳收获的幸福。 这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个叫小森的村子在大雪纷飞中,像是冬季的水墨画,白色将所有的山路收纳进了自己的怀中。那里仅有一个小小的超市,村民的生活基本是自己自足,若想去城里,要用一天的时间。冬天下雪,完全与世隔绝。 寂静的小山村,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村民热爱着自己的农田,在这块土地上做美食养育儿女。在美食中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女主人公更是美食专家,将白萝卜切成厚片用绳子穿起来,晾晒在天然冰箱中。之后和鱼、应季的蔬菜一起熬制,新鲜美味透过镜头一下子就穿越到我的唇齿之中,暖意十足。雪天吃高汤煮的面条更是惬意,将面粉和水搅拌起来,用湿润的布盖在上面。然后去户外铲雪,劳作之后的兴奋,回到厨房将发好的面扯成片状,放置在沸腾的高汤中,煮熟后盛在碗里,那一份满足感,会让你感恩食物的美好。 影片极大满足了我的食欲。让我这样一个不喜厨房的女子爱上了制作美食,甚至有了一份冲动,想当一个标准厨娘。常听人们说:“好吃的人喜欢做。”其实他们并不在意自己可以吃多少,而是制作的过程,让他们体味到了生活的本真与美妙。 影片中的美食,取用食材都是女主人公在农田中辛勤耕种结出的果实。每一种食材倾注着她大量的汗水。经过收获再将它们变成食物,她常带着一种感恩一种满足一种骄傲,心里默念着一定要好吃啊一定要好吃啊,食材总是不辜负女主人公的期盼,香甜可口。红豆包、烤红薯,记忆的味道不经意间缓缓流淌,流得满胸满怀。 女主人公对食物的偏爱,源自于她的妈妈。妈妈像是一个魔法师,总是可以变出可口的美食。尤其是过节的时候,村里一起做年糕,做纳豆糯米团,她会想一直不停地吃下去,美食的记忆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记忆中的美食,是对以往生活的一个追溯,这里有童年、有亲人,有删减不掉的镜头,它的样子早已随着你的成长成为体内的一份子,像是你的一个胎记,烙在了皮肤上。 绿衣少女篱笆分割线 2 一生当中,我们吃过多少美食,好多人记得并不是很清楚。对父母的了解似乎也停留在食品的味道上。我喜欢羊肉喜欢油炸食品,这些都是父母的拿手菜。 母亲,一直是一个忙碌的人,生命节奏比一般人快,每天做的活计总是一项接着一项。她在外面做兼职,给人家缝衣服。一件衣服挣2元钱,一个扣眼2毛钱,只为多一些薪水,可以改善家中的伙食。她像是一只不停歇的马达,做着一项又一项的工作。母亲的背影在我的眼中长时间的停顿着。 我记忆中的厨房,还是住平房时,一进院门右手的那一间宽大的房子。过年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小桌子旁,搓麻花翻馓子。父亲是搓麻花的高手,一块肥硕的面团,沾上一点油,两头多次反方向的旋转。麻花辫一样的形状紧紧团在一起。妈妈将它们依次放在油锅里,白色渐渐变成金黄色的时候,我们垂涎的样子总是让妈妈开心地笑着。刚出锅的麻花热气腾腾,放在手里,烫得抓不住,一边双手来回倒放,入口后舌头也不停地换着方位。那个温度的麻花是我所热爱的,它没有凉时的硬度,略酥略软的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被完好地保存在记忆库中,至今还能清晰地闻到。 我很惊奇食材变成美味的过程,土头土脑的蔬菜,经过厨房的整理,会形象大变,色香味的诱惑瞬间会勾起人们分泌物的失调,口里的液体陡然增多,心里有一种痒痒的东西告诉你,我好想吃掉它。 记忆中还有父亲做的手扒肉。他说:“做手扒肉的时候水一定不能放多,不可没过羊肉。否则肉汤会抢了肉的风头;调料自然是越少越好,否则调料的味道会冲淡肉的香气。”父亲炖好的肉,会嚼出一种香味。他用羊肉烩酸菜、炒菜风味独特。早晨再喝一碗父亲熬的蒙古族奶茶,放入炒米、奶油、羊肉,味道更是绝美。令人惊奇的是,父亲5年前开始吃家乡的羊肉。他身上的肿瘤再也没有长大,乖乖地原地踏步,身上的肌能竟然一点点恢复,身体越来越健康了。 美食一定是有记忆的,味道会渗入你的骨血,无论你走多远,终有一天它会修复你曾经淡忘的光阴,是慰籍心灵的良方。 前年我在北京学习了一个月。思家的记忆变成了对美食的渴望。酷爱吃羊肉的我,像是灰太郎一样每天想着如何能抓到肥羊,将手扒肉在脑海中细化分解,继而任由馋虫的大摇大摆。好容易盼到了回家,整整大块朵颐了一个星期。 女儿在武汉久了,想着家里的焖面烧麦。在武汉遇到了北方的汉子,为了找一碗面走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包头遇到了武汉的老太,她怀念家乡的菜苔、白嫩的莲藕。《舌尖上的中国》引起了万千人的喜爱,就是源于那一份记忆的味道。 绿衣少女篱笆分割线 3 小区的门口有一家馒头店,是夫妻俩开的。各式和面的家具一应俱全,与面有关的机器占据了屋子三分之二的地方。白是这里的主色调,到处沾染着面粉的色泽。我极喜欢吃他们家的烙饼。一团面在男人的手里来来回回,曲曲折折不知走多少趟,才有了柔软筋道,一根擀面杖压在面团上,一点点由小变大摊成薄薄的样子,洒上一层自制的油酥,加一点面粉,再重复一遍,来一层油。如此这般,饼就有了层次,放在大饼铛中,不一会儿,金黄金黄的气味就飘在了鼻内。出锅了,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男人会立起手掌敲打饼的侧面,他说:“这样饼的层次就出来了,吃起来会更美味。”他的小店吸引了周边的住户,而我对饼的记忆停留在了这家馒头店。 与美琴的交往,是在她的家里吃到的一罐咸菜。我很失态地将头放在咸菜罐前,旁若无人的大快朵颐。在琴家吃着她为我做的莜面,在梅家喝着千里之外背回来的新茶。对周边环境的认可,与朋友的亲呢,竟是对一种味道的热爱。我不曾对比过,与你有不同味觉的人群,大家的习性有何不同。但我想,不同的味道一定互融不了,你们遇见终归是背影望着背影。 绿衣少女篱笆分割线 4 女儿长大了,她对我的记忆是清晨的饼香。她曾经抗议过我为她准备的单一而持久的早点。对于这个不甚精通烟火气的妈妈,她努力让我们的味道统一着。西餐的披萨是我们共同接纳的食品,按照女儿的口味,精心配置方案,非常顺利地从女儿的餐桌走到了她的朋友那里,我们的关系因妈妈的味道而敞开心门。 下雪的日子,女儿从南国回来。她娴熟的带好围裙,认真对待着食材,横切竖切将离家的独立爱护自己的姿态完全呈现给我。我站在她的身后,抑制住将要留下的泪水,欣喜地看着她。一道道美味让我的身材像是发酵的面包装满了愉悦,在女儿的味道中我忘记了自己的体重。 烟火气中,我们比赛着美食,一家人在厨房热闹非凡,盘碗处于失控的状态。一人一道菜一道甜品,餐桌上琳琅满目,水池中不觉堆满了一天的幸福。 深陷在饭后的沙发中,回味着烟火的气息,读着家人的味道。亲情的脉络,散落在在成长的印记中。缕缕的饮烟,吹散昨夜的星辰,饱含食物的味道叫醒了一双双耳朵。带着味道的记忆,将时间变成日子,这些潜藏的味道一直在心里亮着。 烟火气的生活有着别样的温馨。就如我在诗中写道: 晨起的炊烟中醒来 厨房的味道 晃动着袅娜的身姿 我们都曾是带着家人的希望赶路的人 那些舌尖的记忆穿越了田野 穿越了草原 辗转经年 回到清新的城市 回到温暖的家 厨房的灶台依旧低吟浅唱 潜藏的味道在心里亮着 我不怀疑 不掩饰 那是很久以前飘香的奶茶 我迷恋的味道 曾经在异域结实地拥抱着我 现在,当时间的鳞片洒落在 脚下丈量的土地 内心没有任何局限 打开所有的脉络 我像妈妈一样 爱上厨房的味道 热气腾腾 香气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