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逐梦:同学聚会,我不想说的真相

主播逐梦:同学聚会,我不想说的真相

2016-09-02    08'40''

主播: FM1781130

144 7

介绍:
文/小个子灰狼 同事和我谈起一件事。她的公公去参加同学聚会,之后各种感叹。 同事说,去参加同学聚会的,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这次是因为有同学从新疆回来。我说:年龄那么大,见一次真不容易。同事说:但是他们好多同学不参加,请了好几次都不来。 我心里大致猜到了原因。同事说:参加他们同学聚会的,都是退了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或是有自己事业的人,自己经济独立。 这就是原因了。 同事说:有好多老人要依靠儿女生活,参加聚会的费用,无疑为儿女增加负担。 同事又说:如果不谈钱,还是有人不愿去聚会。自己的事业发展不好,自己一生也没有什么成就,谁会参加成功者的聚会呢? 同事还说:这就是圈子的不同了。成功者谈的是自己成功,而平凡者有什么可谈?你总不能和做老板的人,去谈如何侍弄庄稼,如何养鸡种菜。 我说:现在的成功人士不都向往田园生活吗?或许有共同语言。 同事说:成功者的田园生活,是有了经济基础后追求的上层建筑,是怡情养性,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愉悦。靠田地生活的人,追求的只温饱,是土地带给自己的经济效益,你说在一个层次吗? 同事又讲了她的同学聚会。 金秋十月的同学聚会异常浪漫,她们将聚会场所选在了一所山庄。聚会之前,有一个自己搞事业的老总提出,他负担聚会所有费用。 同事说:他这样讲,让我们很不好意思,大家的事应该大家承担。老总也没有勉强,我们各自承担一部分费用。 我和同事观点一样,该自己承担的部分,还是要自己承担。 同事说:看到了很多同学,都老了。最深刻的感觉是,和那些不在同一层次上的同学,真的没有什么可谈的。 有的同学拥有自己的事业,有的同学在一线城市闯荡,早已功成名就,有的是学者大学教授。他们所谈论的内容我听不懂,我无味的生活他们没兴趣听,相当于鸡同鸭讲。 那些事业成功的同学,在乎的是哪个同学更优秀,哪个同学可以给自己助力。关心我这个乡村女教师的几乎没有。 我说:你也可以主动攀谈。 同事说:哪那么容易,二十年没见,最初那点同学情谊,已经生疏了。谁也没有兴趣,跟对自己没有什么益处的人交流。 这不是什么同学聚会,这是成功者的交流会与交际会。 我又想到了自己的初中同学聚会。 大聚会相当热闹,气氛比较融洽。最令人感动的是,在京城混的班长,风尘仆仆的赶回来,聚会结束又坐晚上的火车回京。 因为是二十年后的相聚,所以好多同学略显陌生,需要自我介绍。 介绍中发现原来学习并不好的同学做了老总,学习不错的在外地发展顺利,还有的在机关事业单位,有的自己开花店等等。 心里一阵感慨,有羡慕,有嫉妒,有好奇。 之后的小聚会却略显尴尬。因为只有几个同学,所以选择在一个同学闲置的房子里。该吃吃该喝喝,该笑笑,可是就是有一种不舒服流动着。 那种不舒服是一种陌生感,是因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尴尬与不能相融。 后来一个同学说的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老同学就有着深厚的友谊吗?谁有闲工夫去和对自己没用的人攀谈?参加聚会,很多同学的目的是炫耀,或是拓展有用的人脉关系。 我什么都没说。 谁都没资格指责别人的想法,你去参加同学聚会的目的又是什么?别说你只是为了吃一顿饭,唱歌热闹。 结交优秀的人是每个人的天性,如同欣赏美女一样。我承认这一点。我去参加同学聚会的目的并不单纯。 但这种想法并不可耻。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提到,越是优秀的人得到的帮助会越多,因为人们在给予帮助时,无形之中计算了回报,优秀的人能够回报的资源,更加有价值。 这个社会讲价值,如果你对别人没有价值,对别人没有帮助,你就只能坐在凋敝的角落,或是干脆退出聚会。 过去再要好的同学,现在如果对别人没有帮助,那也只是记忆中的老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