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 万芳【中】试着了解我的孩子气

076 万芳【中】试着了解我的孩子气

2023-08-27    124'02''

主播: 正在发声

2842 8

介绍:
主播:小玲 麒羽 嘉宾:叶风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设计:麒羽 文案:叶风 我们现在回望过去,当然觉得万芳是幸运的,赶上了中文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万芳是优秀的,靠作品说话,当得起“文艺范鼻祖”的名头。这多少带了一些时间的滤镜。万芳这个年龄段的歌手,前有邓丽君、凤飞飞、黄莺莺、苏芮、陈淑桦、蔡琴、齐豫、潘越云这样的一众殿堂级常青树,后有新世纪周杰伦横空出世带来的范式转型,前后夹击,真正留给她们在所谓的“黄金时代”的时间,其实是非常短暂的。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要顶着“影响的焦虑”,要倾听自我,不忘大众,兼顾艺术与流行,不断抗争博弈,不断和解平衡;还要开疆拓土,尝试各种艺术形式,开掘内心,激发潜能。此刻,梳理她这一路走来的轨迹,不但理解她的艰辛,更多的是钦佩与心疼。 1996年的《割爱》专辑里,既有苦情大红的同名主打歌,也有《Fly Away》这样文艺内敛的隽永之作,更有《四季》这种很“狗毛”的放飞自我。这似乎预示了万芳未来的文艺路线。 她本人不太看好的《割爱》专辑,市场反响却很好。滚石乘胜追击,年底又发行了她的《就值得了爱》专辑。主打歌依旧是KTV里的大热歌,也有《温哥华悲伤一号》这样有着浓烈的电影质感的作品。 同样是1996年,万芳开始师从戏剧大师李国修,参演了“屏风表演班”的《莎姆雷特》。之后的《征婚启事》、《我妹妹》、《收信快乐》、《北极之光》,直到赖声川的《宝岛一村》,极大地拓展了她的人生维度。某种意义上,对她而言,戏剧人这个身份,不亚于歌手。戏剧而外,在影视领域也大有精进,2004年,得到了金钟奖的肯定。 1997年的《左手》专辑,可以视为万芳的文艺宣言。里面专门有一段叫《左手》的口白:“我是万芳,我是一个左撇子,天生用左手的人。小时候,我都用左手写字画图,可是呢,我被规定要用右手。一个人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的用左手,因为,它让我觉得,我是真正的在做一个我自己。经过了这么多年,我很想练习用回我的左手,而且我觉得,也可以开始练习用另一个自己来面对你。”平静却异常锋利! 这张专辑里,有《孩子气》这样只有郑华娟才能写出来的杰作,“分享疲惫灵魂中高贵的梦想”,很郑华娟!很万芳! 1998年的《林万芳歌本1·答案》,是最棒的民歌翻唱专辑之一。小蔡琴终于可以跟蔡琴本尊合体,再加上鬼马的小玲姐,玩了个不亦乐乎,先锋得没有《2》!弦乐深情,唱尽时光之重的《归去来兮》;唱了半天,冷不防来了句“不好听”的《兰花草》;大小蔡琴合体的《答案》;马爷自己也会惊艳的《七月凉山》,都值得经常重温。 1999年的《不换》专辑,难得有小李这么清新温情的小品,还有两首《女人鞋》这样“杨立德+陈小霞”的宝藏之作。 同年,万芳(演唱)还跟李文瑗(讲述)合作,出版了讲述大爱的《生命乐章》专辑。 万芳新世纪的第一张专辑《这天》,合作者中,除了李正帆、黄韵玲这样的老友,贾敏恕、张亚东等新朋友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听风的歌》,散发着浓郁的欧陆气息,风琴赋予她风的自由,还有阳光的味道。搭档黄品源的台语歌《麻糬》,乱哄哄的热闹,让你想加入一起疯,一点儿也不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