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总觉得“江湖险恶,心好累”

我们为什么总觉得“江湖险恶,心好累”

2019-07-01    07'34''

主播: 菁小飞的声音故事

194 1

介绍:
我们为什么总觉得“江湖险恶,心好累” 从晓就驴 0.081 · 字数 1497 · 阅读 10 2019-07-01 16:14 周国平在介绍尼采思想时写下了下面一段文字: 人一出生就在往死亡的道路上走,大家排着队慢慢往前走,尽头就是人生终点,这个场景让人觉得有点凄凉。 这时队伍中有人开始窃窃私语,反正要往前走,不如我们说说话、玩耍玩耍…很多人觉得有道理,就积极响应,于是整个队伍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们大概就是基于这样的需求才有了社交和情感的寄托。 在日常工作中,独立开展的事务已经越来越少,需要团队协作,群策群力的项目越来越多。 如何在合作中团结更多的力量和支持,成为我们达成目标,增进影响力和领导力的重要尝试。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为什么总觉得“江湖险恶,心好累” 如果一定要分类,我们身边的人大概可以分为四类: 1 与我们关系好,且能力强; 2 关系好,但能力弱; 3 关系不好,但能力强; 4 关系不好,且能力弱。 我们认为的“好人”往往是和自己经历或特点类似,或者是无条件支持,对我们友善的人,以前两种为主。比如:家人、老乡、同学或者是处事作风“有他年轻时影子”的领导… 这很自然,但不少人还有一个可怕的倾向,就是把第三和第四种人排斥在朋友的范围之外,真的好可惜。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你是领导,他很可能是你手下能力出众但桀骜不驯的员工。如果你是员工,那他很可能是你领导力爆表但对你可能没那么公平的上司,或者是实力强大到令人胆战的竞争对手。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经常在职场上感受到“心累”-朋友太少,而且里面经常还混进一些“猪队友”(第二类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些建议与参考 亲测有效 1 看人看长处,交友不要有“洁癖” 我有一位好朋友,虽然不是历久弥新的陈年旧友,但相处起来却非常轻松愉快: 我们除了有相似的三观和很多共同爱好,还因为我们有一系列“小人之约”…在这个框架下,不给对方“搭人设”,不纠结“放鸽子”和时不常的“不靠谱”,大家都可以自在做自己,关键时候还能挺身而出。 孟尝君门下有“焚契买义”的远见卓识之人,也有“鸡鸣狗盗”的剑走偏峰。相似让我们惺惺相惜,但差异才让我们收获更多。 我不是一个“长袖善舞”的人,有时候还会表现地比较耿直。但我一直提醒自己要谨慎挑剔,因为我并不知道对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这样的成果。 挑剔除了给对方带来沮丧,就是让自己显得趾高气昂,一点不可爱。但是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仅可以激励他人,还可以知道在怎样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展开合作。 2 设定安全距离和风险缓释层 很多女孩在找男朋友的时候,会沉迷在他对全世界都很糟,但只对我一个人好的幻觉之中。 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除了“听其言,观其行”外,就是看他身边的朋友是谁,他对身边的人怎么样。 我对身边的人一般持友好的态度,只是随着了解,会根据不同的体验为不同的人设定不同的交往权限:有的是点头之交、有的适合吃吃喝喝、有的可以分享心事、有的养眼养心,并且动态调整距离的远近。 这样,我们既不会因为亲近的人“变心”了而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将初见没有那么投缘的人远远挡在心灵之外。 因为,大多数时候不是别人不好,而是我们自己的眼光实在太过局限。 3 跳开“自我为中心”的窠臼 所有人都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你一定看到了,开头的分类其实有点勉强,它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划出的内环、中环和外环。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永远是受益者,就像玩“跷跷板”,必定是两人交替变换位置,游戏才持续的下去。 而且世上本不存在绝对的好和坏,角度一变,所有的问题都有了新的思路。 我们可以在具体的点上寻找共同目标,而不在所有点上强求一致。那些对我们不够友好,但专业能力强,技术意识和我们互补的人,依然可以在小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产生愉快的合作。 小时候,大人向我们传递世界是美好的,要相信别人,所以我们天真的像天使。但如果有机会,也许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世界本质复杂,但依旧可爱。 首页投稿 成长励志 想法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赞赏支持 相关推荐 管他有没有稿费,写就完事了 阅读 9090 愿你一生风雅,且永不回头 阅读 16452 我的女朋友小雪上火了 阅读 6807 都是借钻,有什么好领的 阅读 1066 拿到50块稿费,比拿到7000块的工资还要开心。 阅读 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