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的助人动机与原始焦虑 1

咨询师的助人动机与原始焦虑 1

2021-07-23    06'07''

主播: 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120 0

介绍:
大家好,我是知了,今天开始第五讲《咨询师的助人动机与原始焦虑》。 当我还是新手咨询师的时候,我去不同的机构应聘,总是要被问到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从事这个工作。直到现在,我也经常问我自己这个问题,我越深入地了解自己,越发现这个原因绝不仅仅是当时我的回答那样简单。去思考一下你为什么喜欢精神分析,为什么选择做一名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对于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更好地帮助来访者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项对3,577位心理咨询师的调查中,将近一半(48%) 的咨询师坦言,他们成为咨询师的动机与探索和处理自己的个人议题息息相关。只有16%的咨询师认为自己的从业动机与个人议题“基本无关”或者“完全无关”。我们更容易谈论的似乎是一些表层的、正向的理由,比如:我自己经历过一些痛苦,而通过治疗有帮助,所以也想让更多的人受益;或者是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别人,也帮到自己。这些理由虽然是以自己的经历和需要为出发点,但通常都是以利他为主。就像咨询师常提到的,想要为别人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 这里面包含着很正面的助人动机,而一些负向的助人动机则比较难被看到。这些动机更有可能存在于表层的助人动机之下,代表了咨询师一些更深层的需求和愿望,也包含了咨询师自己未修通的原始焦虑。比如说,选择咨询师这个职业可能与我们对自恋的需求有关。在咨询关系中,我们可能需要来访者理想化我们,来填补我们自己内在的匮乏。也就是说,我们希望通过对别人的帮助来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这会让我们非常在意咨询的效果,渴望看到来访者的改变,渴望听到来访者感谢和肯定的声音,并以此来维持我们内在的的动力和活力。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咨询师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在意和追求这种理想化,就会影响到咨询工作了。那么我们可能会专注于需要来访者的同意或认可,或者是逼迫来访者变好,来满足自己对被理想化的需要。 来访者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找到我们,我们要知道,来访者的焦虑和防御,来访者有我们也有,来访者有被认可的需要,我们也有想要独一无二的需要,我们不可能完全做到不带有自己的欲望,但我们如果对自己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就有可能越来越能做到。那么在咨询关系中,来访者会呈现糟糕的状态,也会因为咨询发生好的改变,这些是过程中的一部分,不必要欢庆那些好的,也不必要太沮丧于那些糟糕的,这些都是存在本身。 在帮助来访者的过程中,我们自己潜意识中未修通的全能自恋也可能需要从拯救来访者的幻想中获得满足。比如说,我们期待自己有一种神奇的技术,自己的诠释像有魔法一样可以让来访者醍醐灌顶、幡然醒悟,把来访者从痛苦当中拯救出来,从此皆大欢喜。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要更快帮到来访者,但同时,我们的全能自恋可能会让我们刻意去追求那个神奇的有魔法的诠释,而听不到来访者真正要表达的东西。 期待自己可以拯救别人的欲望,也可能会让咨询师忽视助人这个行业中存在的危险,而把自己置身于危险当中。比如有一个新手咨询师,遇到了一个重度抑郁的来访者,在督导中督导告诫他,这个来访者有明显的自杀倾向,不适合新手咨询师跟他一起工作,希望咨询师转介给其他咨询师或者建议他去看精神科医生。这个咨询师觉得在自己跟来访者一起工作的6次咨询中,自己似乎很能够理解来访者,他觉得督导太看低自己的能力了,是这个督导自己的无能,督导做不到不见得自己做不到。于是他不告诉督导,自己偷偷地见来访者,结果在不久之后,来访者果然要自杀,而且在自杀之前给咨询师发信息,咨询师非常害怕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被逼到不得不去来访者的家里,找来访者的家人来帮忙处理。这样闹了好几次之后,咨询师非常受打击,甚至开始深深地怀疑自己是否有做咨询师的潜质,最后还是在督导的帮助下转介到精神科。 我们的自恋也可能会让我们去突破设置,比如随意地给来访者增加或延长时间,在咨询以外的时间跟来访者接触。我们可能会认为来访者除了我们自己谁都没有,只有我才可以拯救他。这也会导致来访者的过度退行和更加依赖咨询师。 我们会看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幻想,有时候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对来访者没有帮助,也会伤到咨询师自己。 咨访关系其实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如果我们自己害怕亲密,咨访关系会停留在非常理智和头脑的层面,会让我们没有办法深入地理解和帮到来访者。咨询关系的亲密表现在:在咨询中,我们要打开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打开自己所有的感觉通道,去感受眼前的来访者,让来访者的情绪可以搅扰到我们,允许来访者可以打破我们心灵的平静,让来访者的潜意识焦虑可以投射过来。我们接受到了这些投射,再去思考这个意义。 好了,感谢收听,我们很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