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声——青声代】在成都 “酒碗”不是碗 是一场民俗文化

【青年之声——青声代】在成都 “酒碗”不是碗 是一场民俗文化

2017-01-18    08'49''

主播: 青小墨

337 8

介绍:
城市越大,过年时反倒越有难得的宁静。而此时的乡间,却一改往日素净,早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挂满了腊肉、香肠,到处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息。 要说到乡下过年,必不可少的主题,就是参加一场正宗的酒碗宴席。在成都,如果有人说要“办酒碗”,或者请你去“吃酒碗”,意思就是说要宴请你。这样的宴请,不是寻常的请客吃饭,而是在有婚丧嫁娶或者过年团圆这样的大事时,才会发出邀请。 特别是过年团圆,这是一年中的大事,经过了一年的忙碌,利用年关,邀请和自己关系匪浅的宾朋来“吃酒碗”,在成都市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在宴席上,来往的食客们都是坝坝宴吃酒碗的常客,就像戏院里的票友,哪道菜口味如何、食材怎样,入口便知。相互问候寒暄之余,少不了对菜肴本身的赞叹和品评。这样的酒碗在成都的崇州、大邑、邛崃一带尤为浓重,在大邑的安仁古镇上,摆上一桌桌的酒碗,身边又是古镇公馆、博物馆的身影,这样的味道和繁华散发着不一样的气息,让你仿佛置身于上世纪,体验着别有风味的酒碗盛宴。 “酒碗”和“九碗”是同源谐音,流传于四川的酒碗,在现实的演绎中真的就是“九大碗”,九道菜,九斗碗。上这九道菜颇有讲究,依次有干盘菜、凉菜、炒菜、镶碗、墩子、膀、烧白、鸡、汤菜。九斗碗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分别为: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斗碗”,就是大碗,一展四川人的豪爽。正如《九碗歌》唱道:“主人请我吃晌午,九碗摆得胜姑苏。头碗鱼肝炒鱼肚,二碗仔鸡炖贝母。三碗鲤鱼燕窝焯,四碗猪肉焖豆腐。五碗金钩勾点醋,六碗金钱吊葫芦。七碗墩墩有块数,八碗肥肉耙漉漉。九碗清汤把口漱,酒足饭饱一身酥。” 和最初的“三蒸九扣”相比,如今酒碗的菜肴早已推陈出新。厨师拿出一张新近摆过的坝坝宴的菜单,上面有:飘香兔头、红油牛肚、甜皮鸭、山椒无骨鸡爪、蒜蓉大虾、鲜笋肉片、红烧狮子头、韭黄肉丝、烂肉豇豆、青椒肘子、豆豉鲳鱼、炖酥肉、红糖酒米饭等。其中,红糖酒米饭就是甜烧白去掉夹沙肉后的简化版。如今大家都怕长胖,敢大口吃几片夹沙肉的人已经不多,于是,甜烧白摇身一变,就成了如今的红糖酒米饭。虽然菜品与时俱进,但一些风俗却不可破。张毅举例说,娃儿满月或者百天的酒碗,叫“红蛋酒”,那么就一定要给来宾准备红壳鸡蛋,诸如此类的酒碗风俗还有不少,这酒碗倒是成了一种民俗文化。 岁末将至,在外务工的人都纷纷的回到家中,一村一社的人陆陆续续的开始办起了酒碗,一张八仙桌,坐上八个人,一桌的美味佳肴,宴席上的亲朋好友借着“吃酒碗”的契机相互问候着彼此,也借着年味相互祝福着。一盘盘的凉菜、热菜、炖菜、汤菜、蒸菜陆陆续续的登场,而宴席上的人也是越聊越温情。宴席吃完了,一年相聚一次似乎还不够,于是又相互邀请着,明天又到另一家吃起了“酒碗”,在大邑这样的“吃酒碗”会持续到元宵节前后。 如果从腊月的27开始“吃酒碗”每一天吃一场,除去大年30和初一这两天,到元宵节前后吃上十五六场“酒碗”,还真是每逢佳节胖三斤。 与其说成都的酒碗是一场宴席,不如说是一场民俗文化的记载,无论是从酒碗的置办,还是办酒碗时讲的“规矩”又或是“吃酒碗”的人,无一不透露出民俗的文化。 回家过年,回家吃一场民俗文化的坝坝宴酒碗,让我们一起赴一场饕餮盛宴,品一抹团圆味道。 值此岁末年初之际,青小墨谨代表共青团大邑县委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