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26(完)

《呼兰河传》26(完)

2017-12-21    10'48''

主播: 真水无香r

43 4

介绍:
呼兰河畔话萧红 2017-11-09 21:22 文/一刻清欢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萧红 第一次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被它近乎荒诞的笔法和烂漫的语调深深吸引了,它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活力迸发,欣然向上的气息更是令人折服,每每读来,如置身春日原野,天高地阔,心境无限舒展。 这段文字出自《呼兰河传》,作者萧红。 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呼兰河传》是她晚期的巅峰之作,所谓的晚期,是1940年12月,1942年初,一代才女魂归香港浅水湾,年仅31岁。 都说萧红身逢国难,一生颠沛流离,更加饱受情感的困扰和病痛的折磨,才女光环掩不住身世悲凉。“文如其人”。时代背景和情感经历带给萧红严重的心理创伤,所以她作品一贯体现出一种浑重与寂寞的风格。《呼兰河传》一样,却也不一样。 《呼兰河传》以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的视角,描述了她记忆中的小镇呼兰河。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祖父的后院,变化不息的风霜雨雪,甚至是小小的蝴蝶、花草,在她的笔下,都充满了灵动的气质。 《呼兰河传》是以孩子的视角来写的,但我们仍然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写出《呼兰河传》的萧红,已经不是一个孩子。《呼兰河传》,是成年萧红的心声。我曾经很惊讶,她历经苦难之后,还能保有的那份童真,以及对童年生活如此完整的回忆。后来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她对生活的热爱,使她对于情感,尤其是快乐的情感特别珍惜,也是出于这种热爱,她对于生活的观察更加敏锐,对人生的思索也更加的深入。所以,她的文字虽然简单,但准确地抓住了生活的精髓和人性的特点,意蕴深长,具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 《呼兰河传》中塑造了一批小人物,对于父代母职,自食其力的磨倌冯歪嘴子,她是敬佩的,受到婆家虐待,最终被折磨致死的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同情的,对于其他浑浑噩噩,麻木冷漠的人们,她的态度依旧是宽容的,她以一种超然的语调,描写了人性的美与丑,表达了对于冷漠自私愚昧众生的忧心与同情,即便是有批评的意味,也是理智的。对于卑微者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人格,一生饱受世俗思想伤害的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最深刻的体现了她人性中的善良正直。 现在,翻阅着这本《呼兰河传》,想象当萧红在病困交加中写下这些淡然,又流露出淡淡伤感的文字时候,是不是眼中带泪,唇边带笑?这些文字自心底而来,因坚忍而成,文意越浅,越显真诚与可贵。萧红活得很纯粹,爱人爱己,对情对物,矢志不渝。也许我们都有关于现实的困惑,其实,真正令人感到不安的,不是现实,而是因为缺乏对自我的审视和肯定,缺乏对生活的忠实,而这些能够让我们像萧红曾经做过的那样,毫无保留的付出,然后踏踏实实等待收获。 呼兰河的影像渐渐远了,呼兰河小镇里形形色色的人生也因为这些不朽的文字永远定格。萧红已成丰碑。不过,透过她们的人生,我们隐约看到了我们的,我想,这正是读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呼兰河传》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感谢各位书友也喜欢这本书。上面这篇读后感是一位书友写的,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萧红这位善良而纯粹的女作家,记住带给我们几多快乐几多伤感的《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