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这所被拆除的博物馆丨对话打工艺术博物馆馆长王德志

请记住这所被拆除的博物馆丨对话打工艺术博物馆馆长王德志

2023-06-09    68'25''

主播: 活字电波

405 3

介绍:
皮村,靠近首都国际机场,每天飞机都从村子上空飞过,噪音很大。在这样一个“城乡结合部”里,曾坐落着全国唯一一家由民间打工者自己创办的公益博物馆——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自2008年5月1日正式成立对外开放以来,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累计接待参观者五万余人次。2020年5月20日,即将被拆除的打工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告别仪式,馆长王德志向到场的观众讲述了办馆的历程,也充当了主持人,介绍表演朗诵、唱歌、表演和分享博物馆经历的工友。这些质朴的表达,都混合着飞机略过的轰鸣。这恰好呈现了一个对照:打工群体越建设着扩张的城市,他们就离城市更远些。 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几亿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打工群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在公众视野却很少能够看到这一群体的文化历史。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便记录着当代劳动者的文化历史变迁,倡导对劳动价值的尊重与认可。本期节目活字电波邀请到了王德志先生,带我们认识这座已经被拆除的、体现着新工人文化和劳动文化的追求的博物馆,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民工的现代史。 本期嘉宾 王德志,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2012年“打工春晚”总导演。内蒙人,18岁怀着“春晚梦”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打工。在餐厅刷过碗,蹬三轮送过水,也在面包厂、印刷厂、广告公司工作过。 【本期时间轴】 [00:00]家政女工施红丽(音)诗朗诵:《别了,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03:35]博物馆诞生前史:发自打工人内部的原创打工人文化 [09:35]从北漂打工,到“用歌声呐喊” [13:14]馆内陈列的打工人物件,凝结着有温度的历史 [20:10]那些未能呈现的新主题 [23:10]截至拆除之前,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里展览着什么 [33:00]新工人是谁?打工文化里为什么没吸纳白领? [38:24]新工人文化表达,表达了什么、如何表达的 [43:54]不同的观众:工人、学生、学者、媒体,在参观时有怎样的特点 [49:46]打工子弟学校的锐减,曾经的学生的现状 [51:40]这些年,馆长焦虑的难事儿 [54:42]博物馆展品的去处,接下来继续的活动 [58:12]眼下,新工人面临的新(大)挑战 [01:03:10]普通人能为新工人做些什么 别了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作者:苑长武 让我来和你告个别吧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全国首家属于打工人的博物馆 就要成为“拆”字的最后一笔 无限期闭馆了 这个事件也将写进打工博物馆的历史 让我来和你告个别吧 和没有暂住证的孙志刚告别 和开胸验肺的张海超告别 和摆地摊的崔英杰告别 和“黑砖窑事件”的31名打工者告别 …… 让我来和你告个别吧 和讨薪的民工告别 和******的工友告别 和雨中蹬三轮车的兄弟告别 和流水线上的姐妹告别 …… 让我来和你告个别吧 和被称为“流动儿童”的孩子们告别 和主持“打工春晚”的小崔告别 和“煎饼大姐”的架子车告别 和建筑工人的安全帽告别 …… 既然时代的进程中有这样一段历史 为什么我们要让它空白 既然历史是人民书写的 为什么要漠视我们的存在 一部打工群体的历史 伴随着一个时代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向人们昭示—— 没有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历史 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未来 2023年5月13日写于皮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