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烟火气,自然是俗的、闹的。一个人身上有多少烟火气,是随着时间而不同的。白衣飘飘的年轻岁月里,人们出尘脱俗,不染烟火;到了后来,和年岁一起增长的还有身上的烟火气。直至最后,整个人沉没在柴米油盐的烟火中,令人感慨。烟火气这玩意儿,少了,人便显得做作。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孤芳自赏。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不离钱,或开口就是鸡零狗碎的闲事,难免招人烦,油腻得可怕。一个让人觉得有趣的人,一本令人放不下的书,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烟火气的比例控制得刚刚好。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书中喜怒哀乐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但仅有烟火气,文字不免流于琐碎的流水账,这当然不够。一本好书,有烟火气,也得有高于烟火气的东西。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超脱于俗世的。高于烟火气的,是书的精髓,而烟火气则是书的基本,两者缺一不可。一个人,也该是如此。那么,烟火气多少才合适呢?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但再多也不能超过七分。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