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Op. 410

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Op. 410

2019-10-02    06'24''

主播: 96涛声依旧

227 11

介绍:
春之声圆舞曲 Fruhlingsstimmen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1825-1899)作于1883年(一说1882年)。钢琴曲。题献给钢琴家阿尔弗雷德格林费尔德( Alfred Grunfeld,1852 - 1924)。后经其轻歌剧《蝙蝠》的脚本改编者德国指挥家、脚本作家、作曲家里查·格涅( Richard genee,1823 - 1895)填词,成为声乐曲。1883年2月由当时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 Bianca bianchi,1858-1947)在宫廷歌剧院首次演出。同年3月1日在维也纳剧场公演。后常以管弦乐形式演奏。作者创作本曲时已年近六十,但乐曲依然充满青春活力。据说1883年2月作者来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在一次晚餐会上,与七十一岁的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李斯特相遇。作为余兴节目,李斯特和晚餐会的女主人表演了双手联弹。作者根据他们弹奏的曲子即兴编成圆舞曲,当场演奏,并于当天完成了本曲的创作. 本曲与其他维也纳圆舞曲有些不同,它不是单纯的舞蹈伴奏性乐曲,带有较纯粹的音乐表演性质。乐谱中的各个段落也没有像其他维也纳圆舞曲那样标上小圆舞曲的顺序号。其中主题A的反复出现使乐曲具有回旋曲式特点,而其中自成三段体的ABA和自成二段体的CD、EF,又分别构成了三个各自独立的小圆舞曲,使乐曲又具有若干小圆舞曲相连而成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特点。乐曲在8小节精力充沛的引子后呈示出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主题A这一华丽而敏捷的旋律犹如柔和的春风扑面而来,洋溢着生气勃勃的青春活力。随后出现的倚音式的旋法,把前半句向上旋转的音调和逐步稳定下来的后半句的半音进行音调糅合成整体。 在主题A之后出现的几个主题也同样充满青春的气息和娓娓动人的特点。主题B柔和委婉,主题C轻捷明快,主题D清敬流畅,主题E之华丽欢欣,主题E之二温存亲切,主题F柔美舒展。 最后,乐曲在尾声中再现主题A,在充满动力的欢乐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