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冯远征、史航【主播】小树
【剪辑】大卫【封面】咩咩【上传】ACE
冯远征老师常常提及德国教授路特·梅尔辛对他表演事业的巨大影响,也常常回忆起在德国美好的青春岁月。
2014年,后浪经由王竞老师引荐,认识了冯远征老师。五年后,他首部关于表演的专著出版。
今年是2019年,距离1989年冯远征老师去德国,刚好是三十年。
这本冯远征老师自称为关于表演的“小册子”的书,到底讲了什么?新书首发会上,冯远征老师和史航老师就这本书,就表演、演员聊了聊。
史航:我以前跟冯老师聊过,是关于他写的那篇《我穿墙而过》,我当时问了一个问题,你对礼物的概念是什么?冯老师说,他是金牛座,不送礼物(其实冯远征老师是天蝎座,说自己是金牛座是和史航老师开玩笑)。我今天听说新书出版了特别意外,不是说不送礼物吗,今天送了这一堂表演课。我觉得是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遗憾,才会拿出来送,冯远征老师先聊聊为什么要出这本书? 冯远征:近几年,微博老有人私信我说,冯老师您开课吗,我们想学习表演。这个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的。我也看过很多表演的书,长篇大论的,不要说你们,我都看不懂。所以,我特别希望有一本书,能让想学表演的人都能看懂。
我曾经在一个大学上课,有300多人学表演,我问,哪位同学看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书?现场有两位举手,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学生说我看过一些但实在看不下去了。老师说,我看完了但好多没看明白。
斯坦尼的书是在70年前写的,现在可能有一点点落伍,我们不是批判他,而是现在对表演的解释跟以前会不太一样。另外,大家看不下去的原因就是太长了,对一个简单的训练,就可能需要用半本书去解释,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地方他用了二十页纸去说,太绕了。 
史航:确实,斯坦尼六本书,我每本都是翻开一部分。《喜剧之王》里周星驰就在读《演员自我修养》,但我问过一些香港演员,其实他们看的是《演技六讲》,就因为薄。
我当时在中戏的时候,爱看张仁里的《启程》,它讲怎么举例子,怎么演,像名言金句,不是文章,但要怎么实践,实际上,我是懵的。看《冯远征的表演课》这本书,给我的一个刺激是,开篇就讲,到底是表演,还是演表?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最近大家都在关注演员和表演,上了岁数的就管叫老戏骨,一个老先生去世就叫一个时代落幕,其实好多人演一辈子没开窍你不能叫老戏骨,你可以叫老戏肉。
我参加过一些演技类节目,大家都在说,看这段起鸡皮疙瘩了,我发现大家对表演的理解太贫乏,词汇的贫乏是因为感受的贫乏,包括说什么演技炸裂,炸裂可能是错误的,不让你炸裂你瞎炸裂,是破坏舞台的。所以,冯老师开篇就是从表演和演表说,所以我想请冯老师说说,现今大家对表演的误区,这些误区是普通人总结不出但能感受到的。
冯远征:史航老师演过戏,也参加过表演的综艺,很有发言权,见解很独到,讲话也有趣。这本书很薄,我当时就是想做得薄一些,所谓表演的东西并不多,大家可能觉得没写多少,怎么就没了,然后就是一些经历和表演笔记。其实这才是表演。表演不是我学了理论技术就去演。史航老师提到老戏骨,为什么老演员演戏好?其实他演技就这样了,真正闪光的东西是他的经历、阅历,这些导致了他如何理解人物,所以我讲了很多经历。
史航:经历会打开你的大脑,我夸一个有意思的人是本词典未必是好,因为这是固化的,我宁愿说你是搜索引擎,任何一个问号扔给你,你都能发现很多联想。经历能改造呈现。另外,我特别想聊聊大家对表演的误区。
冯远征:比方说,表演是什么?表演就是技术,所以叫演技。演技就是我们的基本功,声台形表。
我们先说戏剧演员,因为学表演都是从戏剧开始的,你没有前三项,不可能拥有表演。现在很多学生出去拍电影,导演说不要学台词了,要生活化。但是我们生活中是不用想重音的,我们能说得非常准确。很多演员,一开始就先划重点,先找重音,误区在哪?我们的老师永远只在教表演,没让他们发掘表演,我认为这是个误区。
一开始对自身的认识就没有。
我敢说,在座的每一位,你们身上的表演潜质跟我是一样的。只要经过训练,你们都能成为好演员。
我举个例子,十个婴,每个都具备全世界所有职业的可能性。每个婴儿好好培养都能成为总统,不好好培养都能成为乞丐。我们如果把身上的潜质当作是金子,老师就是发现金子的矿工。我们过去的误区在于,误认为表演很神奇。
《冯远征的表演课》这本小册子,我刚拿到手里时觉得,哎呀,我写得简单了,我纠结了好几天,仔细一想,不,这就是我想要的,技术就是这么简单。但如何熟练?我现在考察考生,一张嘴我就觉得他没有练功,你技术越纯熟,一张嘴我就知道你是有功夫的。我们的误区在于光顾着报道一个人的好,没有发现他的问题。另外,就是把表演神秘化,这是最可怕的。
现在有很多表演的综艺节目,很多人问我,你觉得节目怎么样,我说这就是真人秀。我们剧院何平老师说得好,如果两三天就能成为好演员,那还要去北电中戏学习四年干什么?他就是一个秀,在短时间让观众知道,演员是怎么呈现角色的,怎么准备的。至于能不能成为好演员,不能看这个片段,要看真正的作品。
还有,你发现所有真人秀演员在演戏的时候,都是以某种目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一般是哭,没有一个小片段不哭。为什么没有笑呢?因为笑比哭难演,喜剧是最难演的。为什么不让观众笑中带泪,泪中带笑?这就是误区。
要准备一个角色,不是我跟他探讨探讨就解决了。我举一个例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冯远征恶名远扬的戏,是很多人童年的恶梦。
2002年,中国第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热潮
这个角色没法去生活中找,那怎么塑造?怎么去寻找你心里的人物种子?我就打了妇女热线,对方马上就警觉了,觉得我是一个暴力实施者,就跟我举例子讲道理,他给我举了很多残酷的例子。经过调研,我坚信了安嘉和这个人的矛盾性,他在外是个好人,在家是个暴力者,但他不是坏人。如果当作坏人人物就不成立了,他是个心理扭曲的人,他每挥动一次胳膊,都表达了爱,他不爱不会打。如果我们不去做这些调研,就无法塑造人物。
史航:冯老师一讲我想起来,我有幸和冯老师同框过。凡是家庭暴力就贴他照片,凡是街头算命行骗就贴我照片。我看安嘉和,就叫打在你身,痛在我心。他打完之后才是表演的真谛,这种拉锯感是很重要的,不是一个锤击感。
表演类综艺节目,我都在看,也参与过几个。我一个很深的印象,你要让现场观众投票,那就得3分演,7分说。比如谢幕的时候说xx特别不容易,发着高烧来演戏。我去一个表演节目,一个年轻演员演的片段我不喜欢,我就说这是一个不太成熟的作品,但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春晚作品。
因为春晚作品它的过程是断裂的、模仿的、拼贴的、凑上去的。
史航:《冯远征的表演课》里讲到一个问题,也是我特别想探讨的,很多演员用技术来演一个角色,会几个月走不出,比如你演安嘉和,会走不出来吗? 冯远征:如果我走不出来,那我回去应该先把我老婆打一顿。我回到我的生活了,为什么走不出来?
有人给我说过,冯老师,我走不出来。我真不信。如果你是演一个皇帝走不出来,你应该回横店啊。你如果真的走不出来,你还跟家人在一起干嘛呢,怎么会还能自如地和我谈论?
我不认为演员走不出来。表演初期可能会,但也不是走不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