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已经和“衰退”擦肩而过了?

我们是不是已经和“衰退”擦肩而过了?

2023-01-20    46'56''

主播: 墙裂坛【对话/访谈】

288 4

介绍:
·编者按·这是2022年10月6日的一次聊天,虽然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但当时的论点在当下几乎全部完全不过时,依然对2023年的联储动态和宏观有不小的解释力。墙裂坛过年前的最后一期,希望大家在假期保持脑细胞fix!·本期话题·1)美国现在到底是不是衰退?为什么市场会产生不确定的感觉?2)美联储2023年的加息节奏是?会不会提前转向?3)为什么非农数字强劲,但某些行业裁员消息不断?4)如何评价Zoltan的观点:“低通胀世界”的三大支柱已经消失,世界新范式已经出现?01美国现在到底是不是衰退?为什么市场会产生不确定的感觉?胡 捷:我先给结论:美国没有进入衰退。但是当下,大家对未来,比如2023下半年、甚至2024的经济前景是比较担忧了。首先,衰退是一个对经济状况的综合评价,我们有时候会用一些简单的指标去做非常粗略的评估,比如刚才提到的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长。如果按这样的简单技术指标判断,美国确实进入衰退了。但实际上,“经济衰退”是一个综合判断,是针对“大的指标”预计2022年和2021年相比同比GDP是增还是减。如果我们发现2022年相对去年预计会增长的话,就不能说是衰退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预测,美国2022年和去年相比同比增长2.3%。在美国,比较健康的GDP增长率在2~3%之间。2.3%固然不算特别高,但也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数字。问题来了: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长,怎么2022年同比去年还会是正增长?我们把去年分成4个季度来看,每1个季度都有GDP的产出,每个季度逐渐上升。到2022年,第一季度和去年的第四季度相比,环比下降了;但2022年四个季度总和,和去年相比却更好,这就是出现让人迷惑的数据的原因。所以2022年虽然环比确实是在下降,但是都还在高水平上。我做过一个测算:就算2022年三季度、四季度环比还是负增长,只要负增长的比例没有太大(比如-0.8%),那么2022年也还可以达到2%左右的同比增长。这不是说美国的经济没有问题,美国经济现当下各项指标不错,失业率在3.5%,在我个人经验中从没看到过这么低的数据(一般都在5~6%,甚至更高的水平)。但另外一个重要指标——通胀率却很差。通胀率高表示货币币值不稳定,从而打乱整个经济体系的运作。在极端情况下,国家的经济体系乃至金融体系可能全盘崩溃,类似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的情况。所以任何一个认真的经济管理者,金融管理者,对于通胀都是不能等闲视之的。美国从2021年至2022年的通胀十分严重,是40年以来仅见的。上次出现类似情况是在1981年,当时的通胀达到了百分之十几,比2022年更高。2022年美国的通胀指数也一度高到百分之九点几。因此美联储对此十分重视。美联储的使命就是管理通胀。它可以不顾经济,也不顾失业率,但是通胀必须管。在满足了通胀的低水平和稳定之后,如果尚有余力,才会去兼顾GDP的增长和失业率的低下。如果这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他一定会全力以赴的去压通胀。02美联储2023年的加息节奏是?会不会提前转向?如果要考虑美联储2022年的加息节奏是如何,会不会在2022年之内转向?答案是不会,毕竟2022年它的通胀还在8%的附近。但是拐点已经出现了,我认为是大概率是在2023年6月,因为2023年6月是目前看到的高点。它的KPI目标是压到2%,不要超过3%。加息尚未成功,美联储仍需努力,我预测2023年还有三次。但是好消息是:第一,我们看见通胀已经出现拐点,处在下行通道了。第二,加息的路径也比较清楚了。常规来说是25个基点加几次——它会有一个路径,就像打仗一样,有个大致的预期。当然,这样的规划不可能太远,但是未来两三次大概是什么样基本心中有数。如果发现加息后没有太见效,甚至有向反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就要开始调整战术,这实际上就是2022年上半年发生的事实。肖 蕾:胡教授说的对我很有启发。大家之所以觉得现在的市场好像每天在左右互搏,可能是因为当下市场有两股力量驱动:一股是对衰退的担忧,它可能在利率曲线上表现出长端利率向下推。另外一股力量就是通胀无法在短期内被控制的担忧、或者是尚未见顶的预期,它又会把利率曲线(Yield Curve)短端利率向上推。所以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2022年的利率曲线(Yield Curve)就非常的颠簸。美联储现在遇到的问题的难度也是史上未见的,所以可以预见它会有这种很谨慎甚至于过度管理的做法。胡 捷:我们就说说这次美联储面临的问题。你刚才提到两股力量,首先我刚才澄清了目前并没有衰退,这一点是正面的。但是从负面来讲,对此产生的忧虑依旧很大。忧虑主要由通胀引发,压住通胀就好比血糖升高后需要压血糖,要么吃降压药,要么全身减肥。实际上,美国本轮高通胀的直接原因是供应链扭曲导致,疫情确实影响了供应链,导致供给不足,也同时影响了需求,使得供需双方同时下降。而通胀的压力主要体现在疫情慢慢缓解时,欧美国家平缓回归常态以后,需求上升较快,但是供应链没有完全跟上。因此,去年下半年之后通胀就开始爬升。当时的美联储认为这种由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扭曲,随着疫情回归常态很快就会自然恢复,于是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但是去年5月,俄乌冲突真真实实摆在面前,能源和粮食供应链受到剧烈的冲击,短期内无法解决供应链供给的问题,通胀一下子跳升,美联储便开始觉得:供应链恢复会比想象中长很多。面对这个局面,最有效的办法是找到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链问题到底是什么——答案主要是能源,其次是粮食。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赶紧压能源。然而能源供给国各怀鬼胎,并不怎么配合。从伊朗、委内瑞拉等和美国关系不好的国家,到沙特、阿联酋这些与美国有过节的国家,谈原油增大供应必然不顺利——因此,直接改善能源供应就变成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通胀也就随之上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2023年的GDP产出将会比2022年更差,我个人预计2023年是在0~1%之间。更悲观一点可能会到负数。虽然大家对经济衰退有担忧,但是当务之急是“不惜代价”要把通胀压下来。如果你的工作和货币发行没有关系,可能体会不到通胀的危险,一个国家宁愿牺牲短期的经济增长,也一定要把通胀压下来,必须维持货币的稳定。这是中央银行的铁律。人类已经为此付出过很多代价。40年前美国面临高达百分之十几的超级通胀时,进入了滞胀,通胀不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产节奏、消费节奏,连生产也无法提升。而美联储里程碑式的人物沃尔克,采取非常激进的措施,使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到了20%左右,才把通胀压下来。这样做付出代价当然也很高,沃尔克当时收获了一片骂声。但是好在经济学的规律站在了他一边,当通胀下来以后,货币稳定了,整个经济秩序就恢复了。很快经济就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并出现了里根的繁荣时代。沃尔克为他铺垫了一个极其良好的货币环境,功不可没。在这样的认知的背景之下,我认为美联储这次一定也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货币拉回到稳定状态。现在胜利在望了。03为什么非农数字强劲,但某些行业裁员消息不断?肖 蕾:说到“初见成效”,我想到央行和联储重要的目标,一个是通胀,另一个是就业率(至少鲍威尔每次FOMC会议发言时,都会重点提及)。但如果看美国的就业率,确实也很让人困惑。一是就业率数字很好,非农数字强劲;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会在媒体上看到很多的裁员的消息,尤其是互联网公司。难道非农和就业率是个滞后指标吗?是不是现在还没有在经济上显现出来?之后美国的就业率会不会受到裁员的很大影响,甚至于会影响联储的决策?胡 捷:“滞后指标”这个标签比较贴切。很显然,失业率不是一个领先指标。未来美国的经济,包括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其实都不乐观。所以,大公司们看到此前景,未雨绸缪,决定裁员。实际上,裁员的公司中有些2022年的利润相当好,但预见到2023年业绩会下降;就欧美情况而言,未来的日子显然会比2022年要苦,各项指标都会下降,甚至可能类似于沃尔克时代。相对而言,欧央行对于“就业”的压力没那么大,因为欧央行管不了19个欧元区国家的所有就业。刚才你反复提到股市。股票涨固然跟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关,但其实也跟资金的充足有关。在疫情之后,2020年的3月到6月期间,美联储基础货币增加了100%以上,M2在2020当年增加了25%。但是第二年(2021年)时,M2就只增加12%了,略高于8%的平均水平。这个期间多发基础货币乃至一部分广义货币,大部分都进到了股市,所以股票也涨得比较厉害。周期开始2022年大半年加息以来,股市一路下降,已经大概降了30-40%左右了,我自己觉得不会等到加息周期结束,股市才反弹。2022年资产价格应该在2022年底2023年初的时候见底。肖 蕾:非常同意,可能资产价格见底,然后2023年经济衰退兑现。胡 捷:见底的经济不见得股票不好,里面有一个时间差。肖 蕾:特别同意您对美联储的评价。如果站在鲍威尔角度,确实挺难。就像您讲的央行要保持独立性,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控制通胀率,折射到要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联储身上背负了越来越多本来不属于它职能的问题,也确实会越来越难。“就业”不好它要管、市场不好它要介入、就连ESG政策也得听取它的意见。胡 捷:是的。一个经济体系的健康,是多方合力的结果,不要夸大中央银行的功能。04如何评价Zoltan的观点:“低通胀世界”的三大支柱已经消失,世界新范式已经出现?肖 蕾:最后我想问一个有点争议的问题,也是最近大家流传很广的瑞信首席经济学家Zoltan的观点。他写了很多文章,观点从宏观角度来看是非常激进的,以至于大家广泛流传,自媒体们也喜欢借题发挥。他的观点和这两年宏观的巨变相关,一个最广为流传的观点是:现在的通胀还远远没有到顶,之后的经济走势会是“L”型——下去了就起不来了。背后的逻辑是:“低通胀世界”的三大支柱、西方国家通缩恐慌的根源、全球主要央行多年QE的“许可证”:(1)让工资下降的廉价移民劳动力;(2)让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中国廉价商品;和(3)为欧盟提供能源的廉价俄罗斯天然气——都在消失。所以通胀不仅没有见顶,反而才刚刚开始;它不再是央行创造出来的东西,可能已经成了世界的新范式。结论是,我们现在可能正在经历“布雷顿森林体系3.0”,全球货币不再是以美元为锚,而更多会以大宗商品、或者掌握至关重要的大宗商品国家的货币为锚。胡 捷:我看了他的文章,分析部分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比如为什么会有长期低通胀,特别是为什么之前的两轮QE都没有激发高通胀。2008年美国一轮QE,基础货币从8,000亿左右一路翻到2万亿,然后再翻,翻到4万多亿。当然,虽然M2控制的比较好,但不管怎么样此等规模的QE居然没怎么引发通胀,只是资产价格上去了。而2020年3月到6月的那一轮QE,基础货币从4万亿翻到8万亿,随后涨到9万亿,M2有一些不成比例的增长,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增加了货币,但这些都没有刺激CPI的剧烈上涨(至少在前期)。而这一轮通胀的上涨应该是去年底才开始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货币增了增量,为什么迟迟没有产生剧烈的通胀?他提了三个因素:一个是“墨西哥因素”;一个是“义乌因素”;还有一个是“莫斯科因素”。“墨西哥因素”的意思是:移民进来,导致工资上不去,虽然钱多了,但是架不住这些低价的劳工因素影响。而“义乌因素”是指不管消费者对货物有多高需求,不管买多少,中国都能供应,而且还是以很低的价格。“莫斯科因素”主要指欧洲。欧洲能源用的多没关系,俄罗斯便宜的油气就能供应。但这三个因素不是Zoltan的发明,我在美联储工作的时候就已经有此类的分析了。但这三个因素之外,他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常识”——科技的进步。前面三个因素都是全球化相关的。全球化压低了美国、欧洲的通胀,但是高科技极大的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全球化以及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我们整个体系不同于30、40年前的情况。在过去,如果有这么大规模的放水,一定会看到CPI的变化;然而高通胀却没有出现,这是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他谈到:现在的世界,由于地缘政治也好,其他原因也好,导致格局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全球化格局在发生变化;这对我们现有体系造成冲击——比如移民的问题,现在美国还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边境还在某种程度上的开放,但是国内对于移民的态度多少有些变化。但如果你对美国政治有所了解,应该知道移民问题不是突然变化的,移民还会存在。关于“义乌因素”,大家也知道中美关系的变化,产业链重组就是地域上的重新配置,这肯定在发生。但是中低端部分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现在还得观察。美国的整个体系不太容纳这种低端的产品,因为低端制造业回去之后,企业家会马上发现根本就没有竞争力。所以,“义乌因素”有可能以后要加上“胡志明市因素”。但并不好判断,这种变化会对美国的CPI到底有什么影响。关于“莫斯科因素”,也就是能源问题,我倒觉得长远看并不那么重要。因为第一,世界能源丰富,产油国只要不那么贪心,能源是可以补充上去的。第二,俄乌冲突以后,全世界能源的政策会发生变化,假以时日,世界能源格局也就变了。至于会不会出现“L”型衰退?第一,范式调整的过程肯定是很痛苦的,2023年欧美的经济都会下行,但这个过程未见得很长,可能两三年就调整过来了。第二,现在的所谓“逆全球化”或者“新全球化”驱使会不会导致不可收拾的高通胀局面?我觉得也未见得。以前可能是义乌供应美国,现在可能是义乌加胡志明市。这个事情非常值得重视,也是我们未来这两、三年关注的热点。接下来,说到他对于美元的推论。这部分大家当小说看就可以了。一个货币要在世界上取得“锚”的地位,或者至少被大家尊重、认可,靠的是此货币发行国能维持通胀稳定。今天我拿着你的货币买一个馒头,明天还是一个馒头,后天还是一个馒头,40年后还是一个馒头。但如果拿一种货币今天能买一个馒头,明天半个,后天连个渣渣都买不到了——你的货币就没戏。所以,世界上所有央行都在尽力维护着自己货币的稳定,这就是货币的竞争。全世界没有“货币战争”,只有“货币竞争”,竞争什么也很简单,就是发行国对于通胀率的控制能力。哪一种货币会胜出?看它过去10年、20年、半个世纪、乃至100年期间总体的稳定度。美元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平均通胀率只有2.8%——这个平均数包括了40年前和这次的高通胀,能管理成如此的稳定的货币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它能一直保持强势。肖 蕾:今天的讨论给我一个非常大的启示:我们很难根据过去的经验或历史,来预测今后的走向。如果这么简单就不会有“周期”了。但是把握历史重要规律,对我们分析未来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胡 捷:历史不会重复,但会“化个妆”重新登台演出一把。肖 蕾:是的,这个时候要有火眼金睛,妆化的再厚也能看到它的底色。—  End  —来源 | 高金智库编辑|坛子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