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宏观预测哪家强?黑石“十大惊奇”到底有多惊奇?

2023年全球宏观预测哪家强?黑石“十大惊奇”到底有多惊奇?

2023-02-04    58'06''

主播: 墙裂坛【对话/访谈】

279 0

介绍:
·本期话题·1)黑石“十大惊奇”、经济学人和高盛2023年全球宏观展望2)美国2024年大选会出现意外“黑马”吗?美国政局如何影响世界和中国?3)美联储加息至何时?美国和全球到底还衰不衰退了?4)2023年,亚洲经济将举步维艰?5)从推特的“挣扎”看全球科技行业的未来·对话文稿·01黑石“十大惊奇”、经济学人和高盛2023年全球宏观展望小跑:在新年伊始,各大机构都开始今年的宏观预测,各家都会出一个榜单:比如“高盛十大主题”、“美银十大市场机会”、“大摩十大风险”等。我记得曾经和胡老师聊到过,“做预测”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因为很可能会被打脸。尤其是在当下,很多政治、经济、科技和行业领域都在进行范式转移,很多我们以前深信不疑的规律,都已经不太适用了。但是点评一下别家的预测似乎是一个更“安全”的做法,因为我们可以对比各家的核心观点,批判性地比照和分析。所以今天我总结了几家机构的“预测”内容,请胡教授点评一下:2023年机构预测哪家强?黑石(Blackstone)有个著名的惯例——“十大惊奇”预测,每年市场相关人士都会关注。“惊奇事件”定义为:在投资者认为发生概率在三分之一左右的事件中,黑石预测概率达到5成以上的事件。今年是第38次发布,“货币紧缩、经济衰退、股价复苏”成为主要主题。我选择了其中3条,并对比了经济学人和高盛的预测,和胡教授一起讨论。[图片]图片来源:日经中文网02美国2024年大选会出现意外“黑马”吗?美国政局如何影响世界和中国?小跑:今年,排在黑石“十大惊奇”首位的是: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出现新的强有力候选人。如果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此前均未设想到的新候选人出现,这一预测将成为现实,总统选举或将久违地出现有趣的局面。经济学人也对美国政治和2024年选举季做出了类似的预测:未来几年,提名之争可能使国会的共和党人产生分歧,对共和党总统提名的长期争斗,也有可能在下次选举前造成党内分裂。似乎预测共和党一端会有不小的麻烦。当下最激烈的争斗可能发生在共和党内部。您怎么看美国政治?会出现一个神奇的&#160;“黑马”人物吗?胡捷:我觉得黑石挑这样一个话题,然后做出一个所谓“超出常规值”的预测,还是比较安全的。因为在美国各次总统选举当中,其实经常会出现“黑马”。特朗普本人就是一匹“黑马”。对于2024这一届,大家现在常规的看法是拜登和特朗普两人对决。但实际上,这两个人现在都面临比较大的问题。拜登最大的问题是年龄,已经80岁了,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太好。特朗普还赏给老爷子一个外号“Sleepy Joe”。如果没有这些问题,他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参选基本上是确定的。然而有了这些问题,拜登能不能出来参选,现在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要细数起来,民主党内的候选人,十个左右是有可能的。共和党呢?现在来看名望最高的还就是特朗普。首先,在普通选民当中,他依然有威望,目前来看任何人的拉票能力都不如他。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他的行事风格完全超出传统建制派的常规,建制派其实很难容纳他,但暂时也拿他没有办法。这就产生了一个深层的矛盾:从共和党自身长远和总体利益角度,并不希望特朗普出来代表共和党参选,但是共和党的普通选民又拥护他。这个矛盾的张力,随着大选日期接近,一定会变得更加紧张,并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大家如果注意到这次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就出现了很戏剧的一幕:共和党已经赢得了众议院多数,按照常规,多数党应该选出一个自己的“发言人”,但很奇怪的是,这次选不出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共和党内部不团结了。后来经过很多轮纠结之后,特朗普出面,说服了极端的20几个人,才使得僵局得以化解。这反映出:第一,共和党内部是分裂的,而且程度还比较深,有可能在很多问题上会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第二,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在整个局面中还是有主动回旋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常态也可能是特朗普代表共和党参选,但也有可能,甚至是相当大的可能,特朗普最后不是他们最理想的候选人。有一篇报道列出共和党方面有16个值得关注的潜在参选者。而且,别忘了还有一个独立候选人Bernie Sanders。加上民主党潜在选手(约10人),就有27种可能了;再加上内部深层的不确定性,美国2024年的政治游戏确实非常值得一看。所以黑石选这件事来预测,不确定性真的蛮大。小跑:那2024年这出大戏会给美国以及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呢?胡捷:肯定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确定、甚至戏剧性的情况。首先,对于美国,选举结果对经济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总体而言,美国这个经济体是一个“自我独立运行”的经济体,行政当局其实对经济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行政端的工具和手段也都非常有限。行政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财政政策,但财政政策又取决于国会;而国会又往往不是一党占据,而是受制于两党,因此不管哪一党人当了总统,他们在经济上所能作为的空间是比较小的。在美国“广义政府”的概念里,对经济影响比较大的是美联储。美联储基本独立运作,它能控制货币政策,决定量化宽松还是紧缩,对经济的影响非常直接而重大。对比之下,经济倒不必太担心会受总统选举结果影响。但是两党在社会问题上的看法,包括移民、堕胎、控枪、福利问题上的分歧就非常大了。另外还有外交,在外交问题上两党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比如特朗普执政时,就带有比较强烈的孤立主义倾向,提出“美国优先”。至于对中国的潜在影响,我觉得不管谁当选,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基调不会变化。这四五年来,美国国内从两党、政界、学界、实业、金融等各界的互动当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也就是对于中国的认知,而这些认知跟四五年前有很大的不同。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全社会都形成了共知。所以,美中政策基调是不会变的,也就是“有竞争,有合作,甚至某些问题上可能有对抗”。所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化解还是争取,做出对我们最有利的准备和权衡。小跑:听完胡教授的分析,我觉得现在不管美国大选是不是“惊奇事件”,我们都可以镇静地去面对了。我前两天看了特朗普宣布参选的演讲,一个多小时,主要还是夸耀自己当总统时的政绩,批评拜登过去两年的执政。演讲依然很有煽动性,他还是很了解基层保守派最关心的问题,如移民和犯罪。并且也还保持那捉摸不定的风格和媒体吸睛能力。但热度似乎没有当年高,毕竟国会骚乱的阴影大家还记忆犹新,更何况他还有一脑门官司。说到对手,目前媒体比较关注的是一位“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刚刚以压倒性的胜利连任州长。虽然他还没表态要与特朗普竞争,但共和党的很多金主似乎已开始将重点转向德桑蒂斯,所以还真是看点很多。胡捷:每四年一次的美国大选确实看点很多,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竞选游戏背后稳定、更长远的东西。其实美国的政治是有规律可循的,最终都会由美国的国家利益主导。不管是哪一位上台,中美之间一些根本性问题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更多从这个角度去把握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03美联储加息至何时?美国和全球到底还衰不衰退了?小跑:对金融市场来说,今年最大的话题依然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的加息持续至何时、达到何种程度。黑石的“十大惊奇”预测是:加息速度将与通货膨胀展开博弈,由于这种博弈,货币紧缩可能出现长期化,导致美国经济陷入温和衰退的风险增加。对比其他机构的观点就很有意思了。我看了一下,华尔街最乐观的预期来自高盛。高盛的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预计美联储不会在2023年降息,原因是他对美国经济非常乐观,认为有能力避免衰退。货币政策收紧虽然会限制劳动力市场、抑制GDP增长,但不足以引发经济衰退。这似乎也与最近表现非常好的就业、CPI和GDP数据相呼应,“软着陆”(soft landing)的声音越来越大。所以展望2023年,即使再加息,高盛认为也只会再加75个基点;经济下滑的几率为35%。而对比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最近进行的CEO衰退调查,CEO们反而没那么乐观,认为陷入衰退的几率为60%-65%。而经济学人就更加悲观,它预计2023年美国的消费支出和固定投资将会下滑,主要因为美联储大幅加息、其他国家持续高通胀和增长放缓(主要指欧洲和中国这两大关键市场)。所以它预计美国GDP将在2022年底到2023年初出现两个季度持续收缩。您怎么看?胡捷:这几家的预测看上去好像差异很大,但梳理一下,主要思路还是一致的。具体来说有两条主线。第一条是加息的路径:接下去美联储到底想干什么,怎么干?第二条就是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具体来说,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点,就是会不会产生一个所谓的“硬着陆”,也就是各项指标急剧恶化的情况。我先说说自己的预测,作为基准点,作为其他几家观点的参照。我个人预测今年有三次加息,而且每一次都是常态的步伐。上半年到五月份会有三次加息,每次25个基点,一共75个基点,基准利率提升到5.0%-5.25%的水平。这个加息路径是我提供的一个基准点,大家和别人的预测对比,就知道是偏乐观还是偏悲观。这三次之后,我们还可以考察会不会有第四次加息,这要到年中时再看一下。我们再来分析第二个点:对宏观经济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个人倾向不会产生硬着陆。按照IMF的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大概是1.7%,全球2.7%。我个人要悲观一点,认为美国GDP增长应该是0~1%之间,大概率是0.5%以下。因为加息之后,它的后续效果会逐渐显现,而去年强度比较大的加息都是在下半年以后。所以对经济的抑制作用还没有完全释放。虽然0.5%这个数字不太好,但与去年相比没有进入负增长,因此这个指标并不算太差。另外,它3.5%的失业率目前来看还是历史上最好的,已经低于自然失业率了(4-5%)。但是明年随着整个经济的疲弱,我觉得失业率会上去,到4%-5%之间。黑石的预测偏悲观,认为会有硬着陆的可能性。而高盛比较乐观,认为软着陆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个人比较倾向高盛的观点,但不太同意它关于加息路径模棱两可的说法。去年剧烈加息之后,整个经济秩序并没有发生大的混乱,基本上是有序接纳了这个范式转换,这是比较好的。今年,虽然我预计加息会延续,但是节奏会回归到常态,也就是每次25个基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美联储对自己前年底的判断后悔了,想赶紧踩一下刹车,不是万不得已不会一脚踩得特别猛,而希望一点点的减速。这样经济体就不会出现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我认为软着陆的可能性大于硬着陆的另一个原因。042023年,亚洲经济将举步维艰?小跑:黑石和经济学人有提到:如果美国的经济会放缓、衰退,原因是受欧洲和亚洲(主要是中国)市场拖累。也就是说它们认为今年亚洲市场的情况会比较糟糕,经济学人还用了个词“举步维艰”,有点惊悚。主要观点是:随着欧盟步入衰退,以及美国经济大幅度放缓,亚洲持续这么多年的强劲出口会掉头向下,内需前景也不容乐观,反过来有可能会影响美国的复苏。而高盛觉得率先加息的新兴市场会表现很好,除中国和日本外,亚洲主要央行均在2022年上调了政策利率,抗击通胀并支撑本币。中欧、东欧和拉美一些国家通胀已开始回落。您觉得真的会这么糟糕吗?胡捷:明年全球的经济都会降温——这是一个大的背景,亚洲肯定也不可避免。欧洲的情况跟美国某种程度上很像,一个是受通胀困扰,同时又直接面临能源问题。明年欧洲有没有可能比美国降得更猛?这是有可能的。欧洲经济对俄能源依赖比较大,现在正在经历整个产业结构、供应链重组的痛苦调整,整体经济成本提升。加上加息的影响,美国相对困难的时期已经快过去了,而欧洲最困难的时候可能在今年才能到来。亚洲去年总体而言,没有受到像欧美一样的高通胀困扰;今年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出口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日子不好过是肯定的。而中国今年的表现一定会比2022年好。2022年,即使在疫情的困扰之下,也达到了3%的GDP增长;2023年一定会更高,可能是5%以上,今年会是亚洲版图中相对较强的一块。小跑: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今年还是很值得期待的。至少市场一定会很活跃,不会像去年,只是一路向下。胡捷:说到市场,因为美联储加息的路径基本已经明确了,一个重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消失了,这很快就会反映在资产价格里,后续的资产价格不会一路往下。乐观估计,今年上半年美国的股市就会见底。更谨慎一点,三次加息结束以后,5月左右就见底了。05从推特的“挣扎”看全球科技行业的未来小跑:我们最后“八卦”一下马斯克老师和他刚刚收购的推特,也管中窥豹,看一看全球科技行业今年会如何表现。黑石的第十条“惊奇”清单,预测了马斯克收购的推特(Twitter)的前景。认为虽然出现广告主撤退、债权人怀疑公司前景的状况,但马斯克的经营改革将走上正轨,业绩将在年底之前复苏。这个预测很有意思。因为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推特的前景非常暗淡。首先,他拼命地裁员,今天早上看到消息,他自己说Twitter现在有3000多名在岗员工,也就是说他已经砍掉了一半以上。如此大规模裁员,很多核心员工也被裁掉了,再加上市场对马斯克的很多改革措施,比如说把特朗普重新邀请回来,广告主的抗议并撤退,债权人开始怀疑公司前景等的看法都很悲观。黑石的预测却是和市场主流观点相反。我觉得也挺反映出它对整个科技行业的展望。胡教授怎么看?胡捷:推特之所以比较值得观察和讨论,因为有政治因素在里面,如果只是一家纯粹商业公司,可能争议没那么大。马斯克是看到了公司经营上的很多不合理之处,想通过收购进行改造。首先,运作效率太低,人浮于事。推特原来推崇的是宽松、温馨、自由的硅谷文化,不会“996”,马斯克认为这从商业上讲是低效的。第二,产品很差。他经常说推特应该向微信学习,不仅用户体验好,还是个超级应用,无所不包;而推特保守老套,商业模式太过单一,没有广开财路,界面和功能还很烂。如果我们不考虑人文关怀之类的问题,在商言商,我觉得他的观察和想法基本是靠谱的。然而他在推进这些想法落地、进行改造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障碍。这些障碍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颠覆他整个计划。第一是裁员。他曾经口出狂言,说要裁掉90%。但裁员太猛可能会遭到很大反弹,就像治疗癌症,一刀下去把整条胳膊切了,留下来的员工士气都会受到很大打击。另外,动作太猛,能不能保证持续正常运营,还是要仔细考量的。第二就涉及到政治因素。在商业化改造,提升效率的同时,他有可能触动了政治神经。美国大部分高科技公司都是偏向民主党的,认同民主党所强调的一些理念,包括认同平台上是应该有言论审查的,极端的情况就是封杀特朗普。而马斯克认为这第一违背了宪法精神,第二从商业上讲没必要——我就是一个商业平台,怎么赚钱怎么干,我为什么要卷到这些政治考量当中去?这种改革显然不能被民主党阵营接受,于是就去动员广告商,不要在推特投放广告——这就是政治因素导致的经营困难。如果这个坎不能过去,可能会颠覆整个改造过程。我个人觉得,美国毕竟还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最终还是由商业逻辑主导整个市场竞争。而目前来看,Twitter还没有特别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暂时没有替代品。所以Twitter有市场地位,商业改革逻辑合理,只要能熬过政治势力的围剿,应该是能够成功的。至于黑石预测的“年底扭亏为赢”这件事有没有可能呢?如果我们看数据是有可能的。Twitter过去两年是亏损的,疫情爆发第一年亏损最大,亏损十多亿美元;但是2021年的亏损已经缩小了很多,大概两亿美元左右。而2022年马斯克接手之后,大手笔裁员,应该把成本砍下不少,2022年的数据应该不会太差。而今年(2023年),它的成本肯定还是很低,那么关键就在于新的收入。而新收入产生之前,现存的收入(广告)会不会产生大幅下降?值得观察。我个人认为只要美国还是一个商业社会,广告商就会左右权衡,推特平台上依然有这么多流量,最终从商业角度,广告商们的“离开”最终很有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如此一来,黑石的预测还是有一点道理的。小跑:Twitter的情况是不是也反映出整个科技行业的状态?不只是美国,甚至是国内科技行业的一个隐喻呢?我今天看到一个评论,说今年春晚的广告除了微信好像只有白酒。而往年都是各种互联网企业大量投放广告,看来今年实在是不行了。按照刚才您分析的整个逻辑,如果推特有望在今年年底复苏,美国、全球、包括我们的科技行业是不是都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