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谈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

刘晓春谈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

2023-11-19    45'27''

主播: 墙裂坛【对话/访谈】

73 0

介绍:
·摘要· 在访谈中,刘晓春院长谈及了两方面内容。第一,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产业化、工业化、空心化和城市化)。许多旧观念对农村金融的理解,仍然是停留在农行到田间地头发放一家一户的农户贷款阶段。针对实际上已经发生变化的农村,农村金融的主流需要转向金融引领资本和科技下乡,实现农业现代化。第二,普惠金融的“惠”不是“优惠”而是“惠及”。银行首先是一个商业机构,要在商业原则下再去承担社会责任;普惠金融也不仅仅是贷款,还有其他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更不能被泛化,需要严格定义,银行要给真正需要普惠的群体,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 ·时间戳· 00:23 1.农村社会和农业产生的变化 农村产业化。农业产生的主流不再是30年前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产生方式,生产主体已经不再是一家一户生产方式了。 工业化与空心化。沿海地区发达农村基本上工业化了,内陆贫困地区的农村空心化,年轻人都外出了,只剩下老人与狗。 农村城市化。在大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城中村”,所以,大城市的农商行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再到田间地头发放一家一户的农户贷款了。 10:00 2.新旧观念看待农村金融的差异 旧观念还是以想象中的传统落后来看待农业,要求农村金融以服务一家一户小农为主,在田间地头开展金融服务。这是30年前的农村金融服务了,如果今天依然如此,那要么是当地农村没有进步,要么是金融人的观念没有进步。 ­­从重农、离土不离乡到农业人口脱离农村,进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让资本有序可控下乡,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科研、加工、交易(运营)模式的现代化。 20:17 3.农业金融的改革方向 农村金融改革要向着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推动。从服务一家一户的农户为主流,转变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能靠自我积累,需要金融在时间空间上调度资金,引领资本和技术下乡。不过,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 加杠杆、经营能力与风险评估。小微企业规模扩大不代表原有利润率也能等比例扩大,加杠杆的前提是企业管理者有相应的经营能力;银行的风险评估要排除没有能力驾驭高杠杆扩产的经营者。 28:40 4.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惠”不是“优惠”,而是“惠及”,不是银行让利,是银行成本可承担的。银行是一个商业机构,要在商业原则下再去承担社会责任。普惠金融也不能简单理解为贷款,而是提供全面的服务:账务服务、汇款服务、保险服务。普惠金融不能泛化,需要严格定义,要给该要普惠的群体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政府管理上不应该简单地给银行下普惠金融的指标,还需要在税收、政策上有引导。 让不同银行找到各自发展的目标群。一方面,小微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的主体,但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另一方面,为了银行自身的资产健康,也要分散风险,既要投入小微企业,也要投入大型企业、支柱企业。 — End — 策划|海派商学研究会 对谈|刘晓春、杜佳峰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