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GDP时代:“增长”到底该用什么衡量?

后GDP时代:“增长”到底该用什么衡量?

2020-12-04    82'16''

主播: 墙裂坛【对话/访谈】

11 1

介绍:
· 本期嘉宾 ·● 刘晓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陈钦若,AvantFaire(先行资管)创始人● Eva,Credit Frontier Hong Kong Ltd. 创始合伙人● 肖小跑,Saryafinsoft Co., Ltd 飒亚高频交易,创始合伙人· 本期BGM ·“Somewhere in Between”,by Morningsiders · 本期内容 ·债、违约、过度消费、贫富分化、发展瓶颈、社会桎梏......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定会不可避免地触碰到一个灵魂拷问:究竟什么才是“进步”?什么才是“更好”?经济、科技以及人类的进步应该以什么指标来衡量?我们有更好的方法吗?曾经的我们,一切向”GDP“看,现在是不是到了该用“更人文”的角度来考虑历史进程?墙裂坛凑了一锅麻将,请来了过来人刘院长,ESG先锋队员钦若,还有投资一线Eva和小跑,一起对后GDP时代的“增长模式”做了脑洞大开的畅想。01人类进步需要一个锚和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应该是GDP吗?● GDP这把尺子刚出现时是用来衡量生产力的,但是后来人类的全部幸福似乎也建立在了这三个字母上。● 它是这么来的: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后,库兹涅茨开创性地编制了“国民收入”(NI)。二战后,国民经济从消费模式转向战时模式,为支持战时经济规划,斯通发表《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测度》,1965年美国统计部门首次编制分产业的GDP数据。后来联合国以GDP统计为核心,向世界推广,作为宏观经济统计的全球标准。● GDP曾受到广泛质疑: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8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2008年对部分官方统计数字的信任下降。02或者首先应该问的是:人类一定要进步吗?● 有“进化论”,但也有退化论——热力学第二定律:人类不是一定要“进步”。● 只有进化而没有退化的自然界不是真实的自然界,唯有将进化与退化结合起来才构成自然界完整的演化过程。● 人类有回归自然的原始冲动。03“增长”到底应该用何种衡量指标?● 复杂学理论家Geoffery West在《Scale》(规模)中提出:人的身体结构越复杂,器官和器官之间就需要更多的连接网络,反而消耗了大量能量。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开始了边际效益递减的过程。如果能量投入跟不上磨损的速度,就停止生长,进入了纯损耗的衰老过程。再过不久,我们就死了。● 企业、金融市场、和复杂经济体的“发展—成熟—衰退”的过程:为什么“发展”一定会走向“过度”?比如环境污染,比如算法逼死外卖小哥?● 年轻的公司和经济可以爆发式增长,而成熟的大公司和经济体增长会越来越慢,最终走向消亡。增长的主要衡量指标是资本的回报率,回报率会随价值挖掘的深入而下降,长期趋零。● 随着企业和经济体长得越来越大,内部网络也会越来越复杂,内耗越来越多。早晚会面对一个极点。● 创新能使我们摆脱崩溃,但如果跟随这个定理,创新速度就必须越来越快。于是我们就在一个不断加速的跑步机上,上气不接下气,总有一天会心脏病发作。● 只要我们衡量一切的指标和范式还是“回报率”和“增长”,整个社会的目标就永远不会是人类的进步与可持续性,而依然是不停的要求回报率,更多的回报率,和更更多的回报率。04人类历史会自动修复吗?● 科技和文艺交替进步。物质和精神的交替需求。● 习大大的十四五规划:不再以GDP为目标。我们该用什么衡量幸福?年轻人对“奋斗”和“躺平”的理解?● 这个目标能实现吗?副作用是什么?大家都不以赚钱为目的,会不会停止进步?05北欧国家是榜样吗?● 北欧福利模式到底是“我为人人”还是“人人为我”?● 不用担心医疗、上学和福利,我可以安心的做有创意的事吗?● 北欧是“养懒汉”模式吗?这里为什么会出现Spotify, Linux,宜家,和愤怒的小鸟?● 但是北欧模式也会出现瓶颈。06年轻人关注的东西大不同?● 气候变化与格雷塔。● 时代新叙事:ESG就是这样出现的。墙裂坛是由几位被金融耽误了的文艺青年发起的一个实验项目。我们试图撞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探讨跨界的意义,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墙裂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