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根源,可能不是“酒”,而是“玻璃”。根据英国著名葡萄酒评论家休·约翰逊在他所写的著作《酒的故事》中所言,葡萄酒酒瓶的凹槽,原本是制作酒瓶时,放置吹风管的地方;人们又发现酒瓶底部凹槽还有其他作用,比如稳定瓶身,于是这个造型便普及开了。那我们就看看,早些年的玻璃瓶是怎么做的。大家肯定知道“吹玻璃”这种传统工艺。简单来说,就是拿一根长长的中空细管子,一头有人吹气,另一头黏上一团熔化的玻璃,对慢慢吹胀的玻璃进行形状上的调整,跟我们小时候吹的泡泡胶有点像。而吹制玻璃瓶,粗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通过管子把这团熔化玻璃吹成一个气球,作为瓶身。远离管子的那端是瓶底,玻璃师傅会拿一个板子,把这端压平;靠近管子那端是瓶口,师傅一边转动管子,一边用工具将玻璃胚子拉细、成形。第二个步骤,是修正瓶口。经过上一个步骤,只要把瓶口从管子上截下来,瓶子就基本成形了——但你不能直接用这样的瓶子喝东西,瓶口锐利得很,划嘴!所以,玻璃师傅还要拿一根长棍,在一端蘸上熔化玻璃充当胶水,黏在半成品瓶子的瓶底,再把瓶口伸进炉子里烧一下,让瓶口变软,好细细打磨圆润。要知道,这时候的玻璃瓶还是比较软的。玻璃师傅拿着棍儿往瓶底怼的时候,瓶底多少会凹进去一点。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oMt5C-hLSQGGNByjTdp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