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命运
刘庆明
父亲在世时,时常教我们读好书,他说,在学校读书,当然是学好各科,取得好成绩,为的是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走向社会,也不能放弃读书,这时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让自己的事业更顺利地进行。总之,读书可改变自己命运。父亲以自己为例,给我讲了读书可改变命运这一事实。父亲有三兄弟,他们读书时,家境并不怎么好,我爷爷说,三兄弟不可能全去读书,但至少可让一个读书成绩好的再去读书。那时在乡村,家里有个人在外读书读出来,有了工作,在乡村连家人都能沾上光,感到有地位、有脸面,受人尊重,人家瞧得起。爷爷对他们说,看谁读书成绩好,就让谁再去读书。父亲从小老实,是个听话的孩子,读书非常用功,很少玩,我两个大伯玩心重,自然学习成绩不如父亲。父亲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那个年代,几个县只有一所高中,那时高中生一出来,不得了,特别受人尊重。那时高中毕业不分配,自寻工作,父亲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在一所学校应聘到一个教师的职位。那时发放的薪水是一年几担谷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转为国家在编正式老师。父亲多次对我说,现在社会好,工作有保障,工资有保障,安心教书就是。父亲吃了许多旧社会教书的苦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享受到教书的光荣和受人尊重的地位,所以,他一生努力从教,直到退休。读书改变了父亲在农村种田的命运,成为国家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我母亲,因在旧社会,没有读书的权利,与我父亲结婚后,父亲教她识字读书,她因在家里努力读书,有了文化,当时,村里选她担任妇女主任。母亲因读书而有了文化,从而改变了她一家庭妇女的命运,走向了工作岗位。当我参加工作,父亲母亲都对我语重心长地说:不管走到哪里,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离开读书,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聪明,读书使人懂得道理、明辨是非,读书使人文明。那时我在一山区从事与文化无关的工作,父亲每次来信,问得最多的是读了书吗?在读哪几本书?读了这几本书,有什么感受?我要是在信里有几处词不达意的句子,父亲就会在信里指出来,批评我:读书没用功,看你写来的信,就知道,这样不行啊,不能强调各种原因,什么时间不够,是自己思想懒惰。有一次,我读了一本小说,给父亲写的信里语言用得比较生动,父亲在信里直夸我写得好,还把我写的那段生动文字抄在他给我的回信里,划上红杆杆。我若回到家,父亲见我和别人闲聊久了或和别人打扑克,就会催我看看书,别浪费时间。父亲一生从不离开过书,家里有读书的氛围。在父亲的长期教育和影响下,我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现在退休了,我依然每天坚持至少读上一个多小时书,写1000多字的小文。我现在读书,完全是为了陶冶情操,让自己的思想观念跟得上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