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习俗

乡愁里的习俗

2018-02-09    05'47''

主播: 王跃宽

56 3

介绍:
乡愁里的年俗 青崖 人老了,越来越觉得心像一座陈年老窖。 春节来临,积聚的乡愁疯狂发酵。那亲切的乡音、多彩的年俗,魂牵梦绕。 贫穷年代,春节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光,也是从大人那里学年俗最集中的日子。 一入腊月,大人就对孩子一次次叮嘱:千万小心,不要打碎什么东西,因为不吉利。是的,虽然日子还是摆脱不了一个“穷”字,但一年还是平平安安过来了。在过年这个节骨眼儿上,要是打碎了什么东西,那该多么晦气啊!而今想想,年节里不要打碎东西,除了出于对新年的美好期盼,“穷”也是原因所在。那时家里的盘盘碗碗,哪怕有了裂璺或豁口,只要不耽误盛东西,是舍不得当扔掉的。而今,当我们不小心打碎一个东西时,脱口一句是“碎碎平安”。这也许是习俗的与时俱进,但我更想说是日子富足了。 吃年饭时更要格外小心。 新年第一顿年饭,是在正月初一的五更时光,并且越早越好。因为新年第一天起个大早,意味着人心情好,过年兴致高,所以三更天四更天时,早有不少人家已经吃过年饭了。在这个时刻,盛饭端碗更要轻拿轻放,不能弄出大的声响来。理由一样,磕磕碰碰同样是不顺当的预兆。 习俗就是习俗,它很多时候不讲道理,年俗也一样。在老家,新年第一顿饭不叫吃饭,而叫“喝汤”,尽管吃的是饺子。一年里只有春节这天的第一顿饭叫“喝汤”,其余都不是。 只有“喝汤”是不够的,日子再穷,白馍也要尽量有,实在没有黑馍也行,而且一定要做成发面馒头。大人告诉孩子说,发面的意思是日子能发,馒头意味着团圆,吃了馒头,大人干活才有气力,小孩身子才能健壮。所以尽管饺子吃饱了,馍也是要吃的,哪怕吃上一两口也算。 有馍就要有菜。有意思的是,老家春节这天,只能吃素菜,哪怕孩子嘴再馋,肉也不能吃,对此我还是不知为何。素菜不多,一两样,但豆芽绝对不能少,无论是黄豆芽还是绿豆芽。这个道理我懂:新年了,好日子要发芽。好日子早就发芽了啊!岂止是发了芽,而且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在越来越富足的今天,愿我们的年俗中,有越来越多的幸福铭刻在心底,铭刻在孩子们鲜嫩的心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