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美FM|耳目艺新  看展与收藏,你会“心赏”吗

鲁美FM|耳目艺新 看展与收藏,你会“心赏”吗

2017-04-05    03'19''

主播: LAFA大连校区广播台

71 1

介绍:
生活中充满了艺术,然而要对艺术品做到“心赏”,其实并不容易。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作为学习艺术的学生,有很好的知识基础和更便捷的平台,而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听更多,看更远。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那些值得用心欣赏的展览与收藏,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3月25日,“印中乾坤——海上小刀会篆刻艺术展”在复旦大学蔡冠深人文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篆刻作者与复旦大学的书法篆刻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后海上小刀会全体成员又与复旦大学书法篆刻团体举行了艺术创作座谈会,大家对海上小刀会的公益举动,将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送进高校,让莘莘学子能近距离欣赏、接触到中国篆刻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表示赞赏。 古印的文字变化万方,浑厚空灵,岁月的侵蚀与历史的叠加,为它凭添了一分神秘而高古的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相信本次展览能带我们走进方寸之间,感受更多篆刻的魅力。 “正是橙黄桔绿时-王克举艺术展”在四月六日即将于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通过学术梳理王克举20余幅油画作品,呈现和诠释王克举近年以写生为创作方式,表现自然山水风景和自然生态的蓬勃,反应自然生机的向度与生命的力度。王克举是继吴大羽、吴冠中、罗尔纯之后进一步研究与探讨表现性与意象性油画的代表人物。其画作溯源东方,凝聚传统,根植生活,体恤自然。不论山峦旷野、田间庄稼、港湾渔船、植物果实等,都承载着艺术家超乎象外用色彩笔触记录的情绪、抒发的意志。自然、传承与情感是艺术表现的最基本要素,“正是橙黄橘绿时”就是基于这一艺术基础上的不懈探索的写照,也是寻求期望艺术表现与性情凸现最佳的融合点,体现着生命力的最佳状态。 央美院长范迪安评价王克举:“在自然的风景面前,他一方面是激动的,另一方面又是冷静的;他的作品在写生和创作之间,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表现方法,或者可以说他找到了通往自然同时也充分表达心灵的道路。” 下面来看看收藏界的资讯。4月2日下午,香港苏富比举行“笔道II:彩泼天下”专场拍卖及2017年春季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金额及件数成交率均达到90%,苏富比春拍夜场,见证了西方战后与当代艺术在亚洲市场的可能。全场最高成交拍品安迪 · 沃霍尔(Andy Warhol)的《毛主席》由一位亚洲藏家以9850万港元竞得,刷新西方当代艺术品在亚洲的拍卖纪录。 本次拍卖还有许多艺术精品如尚·米榭·巴斯基亚的《致水神》,作品呈现了作者对非裔移民的宗教、及奴隶制度、种族主义的深切思考。还有达米恩·赫斯特的《弥达斯与上帝》 ,金色画面和蝴蝶被“钉死于十字架”的形态引用基督教与整个宗教意象的表达手法,也展现出他围绕死亡及永生的伟大理论构想。 这些值得我们用心欣赏的作品,把我们的目光投向国际艺坛,感受当代艺术大家的灵魂与思想。 在如今百家争鸣的艺术舞台上,我们作为学习艺术方向的大学生,更应该借鉴每次展览中各位名人大家创作过程,聚焦他们融会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形式,跨越文化疆界的豁然,开阔眼界,学会“心赏”,感受不同艺术特有的表达方式。 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