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
作者:刘够安
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在出门之前照一照镜子。也许人到中年,反而更多关注自己的样子了吧?正如毕淑敏所说,“小说中常说年轻的姑娘们最爱照镜子,其实那是不正确的。年轻人不必照镜子,世人仰慕他们的目光就是镜子。真正开始细细端详自己容貌的是青春将逝的人们。”是啊,眼看着丝丝皱纹一天天爬到了额头、脸上,眼看着两鬓渐渐染上了点点白霜,真就不由得想多照一照镜子,极力想把余生中最年轻最美丽的那一刻挽留在眸中,挽留在脑际。
照得次数多了,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镜中的我似乎总在变换样子。有时是那么朝气蓬勃、神采奕奕,完全不像一个即将“知天命”的人;有时却是目光呆滞、老气横秋,犹似七老八十的样子。偶尔,镜中的我笑起来很灿烂,就像是三春的桃花,就那样明晃晃地绚丽着;更多的时候,却是似水一般的平静、如秋叶飘零一般的淡然。
这些样子都是我吗?我很惊诧。如果都是,那又为何如此多变?我喜欢那个饱含激情的“我”,即便身罹病痛,即便刚刚和什么人闹了别扭,可是,每每推开教室门,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会忘记病痛、忘记一切的不快,一分一秒地陶醉于与孩子们的思想碰撞中。可是,那个脸上写满悲观与沧桑的人,又是谁呢?“他”抱怨命运不济,抱怨生活不公,甚而对于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也总是愤愤不平。这个人,彻头彻尾就是当下一个时髦词——“垃圾人”。
我想,如果拿起那面薄薄的圆镜,照一照正在纵横捭阖谈笑风生讲课的那个人,里面的人一定很帅——那是一个尽心尽职传经布道的师者,那是一个言传身教的灵魂工程师。他的眸子里只有学生,只有爱和责任,只有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然而,拿镜子同样照一照正在抱怨的那个人,里面的人一定会很难看——他面目可憎,相貌丑陋,而且还会像病毒那样,把自己的“负能量”传染给学生、传染给家人、传染给周围的朋友!
我怀疑是不是镜子出了问题,甚至怀疑家里的这面镜子是不是传说中巫婆手里的那面魔镜,直至我读到了英国小说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手掩书卷,抬头望望窗外,天空是一色的蓝,就像透明的蓝水晶。阳光也很明媚,暖暖地照耀着这个世界。广场里,有几个孩子正在奔跑着放风筝。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那笑容纯净得恰如头顶的蓝天,没有一丝杂质。是的!“这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你对它皱眉,它还给你一副尖酸的嘴脸;你对着它笑,跟着它乐,它就是个高兴和善的伴侣”。
哦,原来镜中那个美丑不同的影像都是我!我给这个世界阳光,世界就将毫不吝啬地赐予我一片光明;我给这个世界阴暗,世界同样会公平公正地还我以无边的黑暗!萨克雷说,“年轻人必须在这两条道路里面自己选择”。年轻人如此,而对于像我这样自以为成熟的中年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