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西支行—宋来音《江桥抗战》

建西支行—宋来音《江桥抗战》

2021-05-21    09'22''

主播: 浦发银行郑州分行

146 0

介绍: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学党史,守初心 江桥抗战:抗日的第一声“怒吼” 提起“抗战第一枪”,更多的国人最先想到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而对于1931年发生在嫩江上的“江桥抗战”,能知其首尾的人并不在多数。对于马占山这一名字,不熟悉历史的人可能更会觉得陌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931年11月4日,由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将军指挥的泰来县“江桥抗战”,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有组织地打响的抗日斗争的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军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辽吉两省,黑龙江省成为他们全部占领东三省的最后目标。对于出兵侵占黑龙江,日本人已经是箭在弦上,但慑于苏联的势力,日本还不敢贸然进兵。日军采用了折中的办法,他们先是以重金收买了洮辽镇守使***。命他宣布独立,自立成军,然后提供给他大量的枪支弹药以扩充军力。***的**在日本人的授意下蠢蠢欲动,随时准备侵犯黑龙江省境。 关键时刻,东北军统帅张学良身在天津,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霖又远避北平。在国内一片“不抵抗将军”的指责下,张学良电令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主席,兼任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省副司令、黑龙江省军事总指挥。马占山临危受命,在爱国军民的拥戴中宣誓就职。 当时,驻扎在黑龙江省的东北军总共有3万多人,驻扎在黑河、满洲里、克山等处。兵力上,仅有的3万余人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调集,形势非常不利。而东北军精锐部队早已退逃关内,所余者皆老弱之兵。武器配备上,日军有重炮、飞机、坦克、装甲车,我方则只有疏于修理的步枪和少量库存潮湿之弹药,力量对比十分悬殊。 齐齐哈尔是当时黑龙江省的省会,位于大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端,是东北及黑龙江省的战略重镇,守黑龙江当以守齐齐哈尔为重点。嫩江则是防守日军进攻齐齐哈尔的一道天然屏障,位于嫩江泰来段的铁路桥长853米,高30米,距离齐齐哈尔只有不到80公里,它既是齐齐哈尔的南大门,也是从洮南北进突破嫩江天然屏障的唯一通道。在齐齐哈尔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谢珂将军的努力下,江桥抗战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近完成。 10月11日,马占山由黑河抵松浦后,乘火车于当夜到达省城齐齐哈尔市。10月20日,马占山宣布就职,并亲自到一线战场激励将士。他对将士们说:“于此国家多难之秋,三省已亡其二,稍有人心者,莫不卧薪尝胆,誓救危亡,虽我黑龙江一隅,尚称一片干净土……尔后凡侵入我省者,誓必死一战。”到10月29日,马占山基本完成了从江桥至榆树屯和昂昂溪的以铁路为轴心、纵深40公里的三道防御阵地的部署。 血战江桥 当头一棒 从泰来江岸上平视江面,这个时节江中水不甚多,但眼前一片开阔,江面与江岸尽收眼底,作为阻击来犯敌寇的天然屏障实是再好不过。但是一旦这一屏障被突破,松嫩平原的大片平地是不利于武器装备落后的东北军作战的。 江桥抗战的第一次战斗以马占山部的完胜而告终。为了防止**再犯,守军将嫩江桥炸毁了一部分。 江桥之战打得最激烈的就是大兴战役,阵地几度易手,抗日将士与敌人“血肉相搏,死伤枕藉”。日本拥有铁甲车、坦克、重炮,我守军则只有轻武器,甚至更简单的刀枪棍棒之类武器。在敌人的坦克攻上我军阵地的时候,我军战士就把手榴弹捆在身上,滚到坦克底下,以身体炸坦克。但终因连日苦战,伤亡很大,又无援军,弹药告罄,工事被毁修筑不及,守军不得不于当晚撤至三间房一带。 此战,中国军队伤亡1850余人,毙日**2000余人,击落飞机1架。日军滨本支队几乎被全歼,高波骑兵队伤亡殆尽。这一天是江桥抗战自开战以来战斗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天。由于江岸阵地已失,中国军队面临着无险可守、敌兵愈来愈多的艰难境地。 日军侵占江桥和大兴,只是占领黑龙江省的桥头堡,而占领黑龙江全省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所以,当其军事准备就绪后,又开始新的军事进攻。12日上午,日军步、骑兵500余人,向中国军队的前沿阵地前官地、后官地、张花园进攻,守军吴松林部奋起抗击。战至13时,阵地被日军占领,守军600余人撤向第一线阵地。 每天双方都爆发规模不等的拉锯战。东北军在兵力严重不足、武器装备极度落后又无险可守的情况下,用奋死拼搏的精神与敌人殊死搏斗。在悬殊的军力对比下,马占山所部署的各条防线均告沦陷。三间房阵地成为马占山部最后的防线。 17时,日军5000余人侵占齐齐哈尔。马占山率部沿齐克路撤往克山、拜泉、海伦一带集结。震动国人、威震日军的江桥之战至此结束。 江桥抗战失败后,马占山率部撤出齐齐哈尔,11月22日在海伦成立黑龙江省抗战政府,继续组织指挥全省军民抗日斗争。 江桥抗战失败以后,我军遗留下来2000多具战士的尸体。1932年春天,尸体腐烂,当地老百姓自发地把这些遗骨收在一起,在三间房西的树林里挖了一个环壕大坑,把尸体掩埋在那里。后人把它称为“环壕英烈墓”。 江桥一役,在敌强我弱,军需补充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马占山以“一旅之众,首赴国难”,“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带领官兵抗击入侵的敌人达半月之久,杀伤敌寇数千人,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并一举扫除了甚嚣尘上的投降主义阴霾。他所率领的爱国将士“拼命抵抗,不为所屈,碧血横流,再接再厉”,“誓死保卫国土,坚决抵抗到底”,书写了一段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不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