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影像盛行的当下,究竟是啥让人着迷 |凹凸TOALL第24期

私影像盛行的当下,究竟是啥让人着迷 |凹凸TOALL第24期

2021-12-13    51'23''

主播: 凹凸TO ALL

27 0

介绍:
纪录片往往被人预先植入客观,真实的标杆,作者隐藏在镜头之后,完成所谓的人性关怀。而随着影像设备的便利,纪录片美学的发展,纪录片形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作者,开始更加自由的创作和思考。私纪录片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一个佐证。 私纪录片这个术语来源于日本,借鉴了日本传统小说中以暴露隐私和表现自我而著称的“私小说”概念,具体是指纪录片作者将镜头直接对准自身或者自己家人,通过描写家庭中出现的争吵,个体对过往时代的追忆等等内容,运用写实的手法,表达纪录片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近些年,私影像在剧情片和纪录片里都有很好的呈现,比如黄梓导演的《小伟》,陆庆屹导演的《四个春天》,还有最近作为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开幕片的《四个旅程》,无疑不在私影像的范围。而大鹏导演的《吉祥如意》,模糊了剧情和纪录的边界,评论呈现两极现象(一部分人觉得看后很感动,另一部分人觉得在消费亲人),也让这部电影在观影人群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王凯导演创作的纪录长片《瘾》,曾入围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纪录片竞赛单元,影片记录了他生活的日常以及和母亲的关系,刘越洋导演的纪录短片《当你老了》,则将镜头对准了沉迷于购买保健品的奶奶,试图用影像的方式走进奶奶的内心。 凹凸镜DOC邀请到了王凯导演、刘越洋导演,听听TA们分享在创作私影像时所带来的所思所想。感谢音乐人潘凡老师创作的主题曲。也欢迎加入凹凸TOALL 听友群,联系请加微信: 181994692 �讲述 刘越洋、王凯 �主播 张劳动 �制作 张劳动 牧之(音频校对) �背景音乐 潘凡《凹凸光波》 半根一《人们》前奏 凹凸镜DOC出品 时间线提示 Time Line 00:56  介绍王凯导演和刘越洋导演 01:55  "私影像"是什么 02:34  从两位导演对私影像的概念理解开始 03:08  “私”的概念可以很宽泛 05:54  《生活而已》:刘越洋的第一部“私影像”体验 08:02  我的“私影像”初体验来自拍摄他人时的冒犯和恐惧感 09:40  从“私”出发,理解镜头之后的作者关系 11:27  家庭影像介入生活带来双重性 13:00  《当你老了》如何走进奶奶的内心世界 14:37  “私影像”的魅力让我感觉到恐惧是在剪片子的时候 16:33  个人议题与社会议题在“私影像”里如何结合 17:54  抽象的议题通过生活里的人具体化了 18:37  “私影像”为何让人着迷?《四个春天》如何引人共鸣? 22:39  拍摄的表达空间限制在各自固定的亲子模式里 23:10  从死亡角度看,“私影像”也是对珍贵回忆的关照 26:45  “私影像”的创新?打破虚构与真实的界限。 27:45  媒介的一大魅力也是“供人表演” 30:07  令我印象深刻的几部“私影像”与“私影像”的发展反思 32:40  刘越洋的毕业作品《入镜》 33:36  是消费他人,还是内心的真实表达? 34:29  纪录片的伦理问题在“私影像”里依然存在 35:09  试图在拍摄过程中感受自己对“家”的答案 35:29  王凯拍摄时的矛盾情绪 40:04  当家庭关系的处理成为负担 43:44  学术角度上的“私影像”研究 45:20  拍“私影像”来抒发情绪 46:30  如果没有“私影像”,和家人的关系会有不一样吗? 46:55  “私影像”对我的意义是看到和感受 48:10  “私影像”更多是一种媒介记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