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读史】家训的力量之25——真正的母爱从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的罪犯因为杀人被判了死刑,行刑前,他妈妈来送他一程,忍不住搂住他痛哭。不料想,被他一口咬掉了半只耳朵。大家惊愕之时,听这个罪犯对他妈妈讲到,我走到今天这个地步,都是因为你。我小时候看上什么、想要什么,只要我哭闹撒泼,你就给我买;上学后,我和同学打架,你跑到学校给我撑腰,强词夺理,胡搅蛮缠,学校和老师拿我没辙,我成了学校一霸,看谁不顺眼、不听话就收拾谁,凭拳头树威“立棍”;走入社会,我不愿去工作,你就给我钱,钱不够花时我去偷,你也不说我、管我、制止我,反而提醒我小心别失了手;现在入室抢劫杀了人,就要被枪毙了。想起来,这一切既是我作的孽,也是你作的孽。如果从小时起,你就严格管教我,我能走上今天这条不归路吗?是啊,我们有些父母就是这样,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分宠溺,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明知做错了事情也不批评,不管教,东北话讲,叫“护犊子”,即使遇上一点小事情,动辄就拽上孩子去学校无理吵闹,真不知道当父母的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做出了怎样的示范?体现的是真正的母爱父爱?我想,即使有母爱父爱的成分在里面,那也是动物性的爱,而非人性之爱。以人为镜,以史为鉴,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有好多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母爱,什么是真正的对孩子好。譬如,《世说新语》里的“陶母责子”的故事。“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故事说的是,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时期名将,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追赠大司马。陶侃出身寒门,年轻时任职鱼梁小吏,曾经派人给母亲送了一坛子酒酿腌鱼。母亲问明情况后,把鱼坛子封好返回,又委托送鱼的人给儿子带回一封信。批评儿子说:你身为官吏,借职务之便,拿公家的东西给我,非但对我没啥好处,反而让我为你担忧。你怎么能这么做呢?母亲的几句话,令陶侃醍醐灌顶,幡然醒悟。后来,严于律己,踏实干事,励精图治,建功立业。再如,唐朝有个大官叫崔玄暐,深受狄仁杰赏识、提携,曾任中书令,封博陵郡王。年轻时,崔玄暐受到重用,出任库部员外郎。临行前,崔母把儿子叫到跟前,反复叮嘱。崔母的这番母训,今日读来,依然受益多多。“吾见姨兄屯田郎中辛玄驭云:‘儿子从宦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资袋充足,衣马轻肥,此恶消息。’吾常重此言,以为确论。比见亲表中仕宦者,多将钱物上其父母,父母但知喜悦,竟不问此物从何而来。必是禄俸余资,诚亦善事。如其非理所得,此与盗贼何别?纵无大咎,独不内愧于心?孟母不受鱼鲊之馈,盖为此也。汝今坐食禄俸,荣幸已多,若其不能忠清,何以戴天履地?孔子云:‘吾日杀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有云:‘父母惟其疾之忧。’特意修身洁己,勿累吾此意也。”崔家老母亲这一大段话讲得真好。翻译过来就是,老太太说,我听你姨表兄屯田郎中辛玄驭讲:“儿子是做官的,有人来和他父母说,你儿子这官当的,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父母听着是好消息;如果听说官当的腰包鼓鼓的,鲜衣怒马,父母听着是坏消息。”我很看重和认同这个道理。常见亲戚朋友中那些做官之人,送给父母很多钱财宝物,做父母的只知道高兴,也不问问从哪儿搞来的这么多的钱财。如果是薪酬福利之余,绝对是好事。如果财产来源不明,那不就是强盗一样嘛。即使不出大格,不犯大错,难道就心中无愧?想想过去孟母不吃鱼鲊的故事,不就是这个原因嘛。你今天要去当大官,吃着朝廷俸禄,已经很荣光了,若是不能尽忠朝廷、廉政勤政,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孔夫子讲,要是这样的话,即使你每天杀猪宰羊地供养父母,那也不是孝敬。孔夫子还说了,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坏毛病啊。所以啊,你特别要加强修养,洁身自好,千万不要辜负了我对你的期盼。看看,这才是真正地对孩子好,才是真正的母爱。有了这样的母爱,孩子才能走正道、干正事、结正果,才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做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才不会成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