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与八一

老兵与八一

2020-08-06    08'03''

主播: 沙鸥彼岸花

344 1

介绍:
老兵与“八一” ——致建军节 作者:张卫平 又到“八一”, 我仿佛又看见, 那一轮朝阳哨所的东山上升起; 又到了“八一”, 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久别的军营, 和战友们一起, 分享着那节日里的欢喜。 是啊,又到了“八一”, 我多么想啊,多么想穿上那身脱掉已久的军装, 举起右手,再向军旗敬个庄严的军礼! 一个老兵,一段军旅, 老兵的军旅中最自豪,最神圣,最难忘的莫过于欢度“八一”。 因为“八一”是军人的崇高殊荣, 因为“八一”是绿色军营中燃放的盛大典礼。 还记得当兵后第一次在部队过的那个“八一”, 一群兵娃子啊,在紧张的军事训练之余, 知道了那个叫做“八一”的节日也属于了自己。 那一天, 起床的号声格外嘹亮, 出操的队列走得比平常整齐。 难得的闲暇, 写一封家书,再把内务好好整理; 大上午—— 帮厨的帮厨,洗衣的洗衣; 午后更—— 连队大操场上的拔河赛翻江倒海, 机关俱乐部里的拉歌声震天动地。 节日的菜谱上, 还新增了两个特色菜—— 拔丝山药蛋,蘑菇炖小鸡。 餐桌上平时吃的苞米碴子高粱饭, 那天也换成了香喷喷的“八一”新大米。 又是一个“八一”, 那一天整个部队都没有休息, 一声号令, 全员结集; 紧急拉动, 保障前移。 战备库房内在搬运物资, 铁路专用线上在抢装车皮; 这边的后勤保障分队刚刚出发, 那边的军列押运任务又派到了勤务连里。 那个节日之夜啊, 我和我的战友, 就这样披星戴月,夜行千里, 胜利地完成了一次远程奔袭。 还有一年的“八一”, 在部队驻防的那条山沟里, 草原花正香, 风光更旖旎, 官兵们敲锣打鼓迎来了一支“乌兰牧骑”。 随着篝火旁欢快的歌舞, 伴着马头琴悠扬的旋律, 慰问团把一件件捎来的“针线包”和“绣花鞋垫”, 亲自送到了战士们的手里。 边关之夜, 星月无语, 演出小分队又来到深山哨所, 让我们享受了一次“特殊待遇”; 当我手捧着那洁白的哈达, 我才真正感到, 原来自己也赢得了那个最美的称谓——“金珠玛米”。 在上个世纪对越自卫反击的轮战期, 那一天也正是“八一”, 脚下的焦土还冒着硝烟, 臂膀上的绷带还浸透着血迹, 身后是我们捍卫的疆土, 眼前是我们刚刚垒起的掩体。 一群生死战友啊, 雕塑般地挺立在“猫耳洞”前, 举起右拳面对党旗, “为了祖国,生命不止,战斗不息”。 就从那一刻起, 那入党的铮铮誓言让我终身铭记。 军旅人生中度过的最后一个“八一”, 那是泛滥的洪水还没有从江堤上退去, 军旗猎猎, 决战在即; 官兵鏖战, 昼夜不息。 汹涌的波涛被一道道人墙堵住, 决堤处挺立着千百个钢铁般的身躯。 就在大军凯旋的前夕, 抗洪抢险的官兵们只有片刻的休息, 他们一个个头枕砂袋, 把那个节日藏进了梦里。 …… 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八一”, 一个“八一”有一个“八一”的记忆, 从南昌城头举起的那第一面战旗, 到今天“八一”战旗飘扬在祖国的浩瀚长空和万里海域, 每一个“八一”啊, 就像那万里长城的座座烽燧, 永远在军人的胸中矗立。 “八一”就是军人心中的丰碑, “八一”更是老兵们永生的记忆。 我的那些曾经穿过军装的战友啊, 他们对“八一”有着太多的思念和向往, 他们对“八一”有着太多,太深,太厚的情意。 每年那个“八一”节的到来, 对他们来说就是情感火焰的聚集; 他们那种激动和亢奋的心情啊, 就像要立即进入阵地。 这一天,他们相约一起, 无论南北东西, 都要举杯聚聚。 虽然他们中有的已白发苍苍, 有的已经坐上了轮椅, 但他们已经难舍难离这个有着血性充满情怀的军人集体。 这一天,有许多老兵, 还翻出自己的军装照贴在微信里, 晒青春,忆往昔; 尽管别人已不能理解, 自己的儿孙们也觉得好奇, 但他们却自己陶醉着,陶醉于自己那段不平凡的军旅。 其实,在军人的日历里不仅仅只有“八一”, 军人的日历里每天都有号角响起。 正是如此啊,才有了老兵兄弟们那句—— “若有战,我便战;国有招,我必回”, 既铿锵,又肺腑的暖语。 “八一”,是每一个军人青春的履历, “八一”啊,是我们伟大的人民军队一部光辉的史记。
上一期: 八一二
下一期: 香山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