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茶话

仲夏茶话

2021-06-15    06'45''

主播: 沙鸥彼岸花

229 6

介绍:
仲夏茶话 仲夏宜饮茶。这个时节容易倦怠乏力,沏一杯清茗下肚,一则止渴生津,祛暑润肺;二则滋养精神,补足中气。我称不上合格的饮者,对茶的审美也是浮光掠影式的,俗话说“茉莉花饮牛”,我之谓也。但试想一下,无论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湖畔,还是“养鹤千春不知岁”的案头,一茶在握,心安理得,是多么自在的逸事! 华北爱喝花茶,尤以张一元的茉莉花为盛。适逢“三节”,还有为长辈送茶的习俗。所谓“三节”,即春节、五月节、八月节,一年的热闹皆汇于此。新茶下市,常见排长队买“高碎”的场景,这是开年的一件大事。上了年纪的,喝茶很酽,一般从大清早就要喝,夏日里寻一片浓荫,支一把竹椅,直到把茶喝“通”了,这一天才能舒坦。“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饮茶的闲适,唯在仲夏最能感知。 我在杭州喝过一杯好茶。访灵隐毕,专程登狮峰,浅雾里黛色如洗,嫩龙井芽昂然立于杯内,每蕾皆一旗一枪,汤淡味醇,唇齿留甘。真是快哉!茶坊姑娘讲,这是专门从虎跑取的泉水,好茶须好水点化。这姑娘声音软软的,很是恬淡。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她的明眸皓齿,也必是受了这好茶好水的“点化”。 茶入馔,古已有之。陆羽《茶经·六之饮》记载“茶米”,便是将茶饼烘烤碾碎后的碎末茶;王维在《赠吴官》里写“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所谓“茗糜”也作“茶粥”,用茶米、生姜、井盐、橘皮、茱萸、薄荷等佐料煎煮而成。古方今用,有的饭店将“茶粥”“茶饼”推陈出新,想必是别有一番滋味。至于“楼外楼”的龙井虾仁,内蒙草原的锅煮奶茶,甚至寻常人家的茶叶蛋,制作方法流传颇广,都是“茶馔”的例证。 茶也是入诗的。元代张可久在《人月圆·山中书事》中写“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那份洞察世态、幽居自适的超脱跃然纸上。《小窗幽记》里讲“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此言得之。林则徐也有“竹露煎茶松风挥麈,桐云读画蕉雨谭诗”的雅联,别有意趣,为后人所研习。至于“大千世界一壶茶”,这便是市井的说法了,可见茶是可雅可俗的。既可“琉璃盏”,又容“大碗茶”,禅宗讲“真佛只说家常话”,流俗而不落俗的东西,往往才葆有雅的潜质。 喝茶写字,都要怀着一点素心。近年来,茶的香氛浓得化不开,入口却难以咂摸出什么滋味,想必是茶商的“苦心孤诣、另辟蹊径”起了功效。文字作品上也有同感,《文学报》统计称各类文学网站每日产生1.5亿字作品,好家伙!以前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现在真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了。花繁叶沃的灼灼景象固然讨喜,但凝视土壤、固根蓄力的劲头愈发少了,总让人感到一丝飘忽。最近又提“躺平文学”,窃以为文字创作不可“躺平”,因其卧姿并不好看。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但倒着吃饺子,总容易灌一脖颈醋。 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优雅茶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