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一道道山冈一道道茶

王军 一道道山冈一道道茶

2023-05-06    10'46''

主播: 沙鸥彼岸花

225 2

介绍:
一道道山冈一道道茶 作者:王军         走进新县,走进那个气候宜人的春天,那个茶香满园的乡野,望着一座座山一道道冈,瞅着一道道茶一条条路。湾里人总在心里乐开花地笑着:“来一杯,明前的茶,甜。”         不等伸手,那香气已扑鼻而来,钻进了嗓子里,滋润了心间久渴的情丝。          那是新县的茶,递来茶水的嫂子说:“高山茶,刚从陈店乡山上摘的。”          我望着透明的玻璃杯里冒着袅袅腾升的热气,一股浓郁的清香顿时散漫在屋里,飘溢在跟前。那茶清而碧绿,那水净而透明,那嫩绿绿的茶尖儿沉在杯底,散发着迷人的醇香。         新县,这块红色的沃土。虽然在历史的阵痛期间,人们挨过饿受过冻,吃不饱穿不暖,流着失去生命的鲜血,紧握革命成功的信念,在那种残酷的斗争中,他们一心一意只朝着**方向,仰望星空的明亮,奔在艰苦的路上。那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一直影响着这方山水养育的儿女,也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意气风发,志坚不移。        历史总在一阵磨难后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美丽画卷,人们也在向往的美好生活中坚如磐石地致力于山村的改变。        在陈店,我见一道道墨绿的山峦下面,一片片梯田,一座座茶园。乡****余地青有些动情地说:“那是老书记的功劳,是他留下的财富。”        那是1965年,时任该乡****刘忠国一心想改变乡村的面貌,为让群众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他毅然决定放弃调进城市工作的机会,一头扎进大山里,一干就是10年。        10年间,他用把生产搞上去的信念和人定胜天的想法,撸起袖子带领乡亲们修建水库9座,万方水塘42个,植树造林 60000亩,开辟茶园25380亩,水渠130条。        当地一位老人忆起当年的情景激动地说:“这一片片茶园当时都是些荒山碎石,锄头挖不动,都用镐一点点儿地凿,书记起早贪黑地带着我们一起干。”          我目视着一片片泛青的叶芽,一带带巧夺天工的画面,那嫩嫩的尖尖儿像要张开翅膀的蝴蝶,仿佛落在乡亲们的手中,飞到幸福的窗口。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王安石称:“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可见,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新县地处南北气候分界线的南沿,又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有着充沛的降水和湿润的气候。那里山多林密,层峦叠翠,加上常年云绕雾罩,特别适宜茶叶的生长。为此,唐代“茶圣”陆羽曾路过此地时极为感慨,他在所著的《茶经》中称道:“淮南茶,光州为上……犹以南部高山茶佳。”       《宋史》记载,“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在淮南则蕲、黄、庐、舒、光、寿六州,官自为场,共设淮南十三场,其中光州设有三场。它是宋代朝中茶叶的集散地,一种合法交易的场所,隶属中央三司管理,主要把光州南部一带茶农手中的茶叶汇集起来,利用州内的潢河、泼河两条水系支流运往淮河,再转运到北方各地。             那时,新县千斤、陈店、陡山河等乡镇一带,属于光州的一部分。而《宋史》里所记载的潢河,就是如今穿过新县县城中人称小潢河的那条河流。有记载,光州南部多山,坡高林密,水土湿润,茶叶茂盛,一些茶商多喜于此。沈括路过光州南部山区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光州光山场卖茶三十万七千二百一十六斤,卖钱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六贯”。他又记:“片茶蒸造,最为精洁,他处不能造。”        至此,新县茶的品质不必多说。有人称它尖嫩甜润,醇厚回甘;有人视为芽叶香馥,茶绿水清。         当然,新县的茶最成规模的要数陈店乡的茶园,有“豫南茶乡”的美称。它不仅在当地远近有名,还是当年红军时期的“药品”。那时,红四方面军的医院建在那里,因缺药少食,战士病了,呕吐、腹泻或患上肠胃炎症,医生常用茶叶煮水来减轻病情,舒缓战士的痛苦,帮助患病的同志恢复健康。这一方法,很快在红四方面军中传了开来,有病没病的都嚼口茶叶来提提精神。一时间,老百姓把山上的茶叶采回来炒好后送给红军,剩下的茶末末自己还舍不得喝,便收藏起来准备家中来了客人时再拿出来招待。        开国将军***的家乡就在陈店。他在红军里当旅长那年,一次战斗后途经家乡顺路回到了他不满14岁时离开的家中。他的二佬认出是德生娃当了红军回来,激动地流下眼泪,便从茅屋顶上取下用竹筒装的细茶末末泡水给***及红军战士喝。那茶末,只有自家最亲的亲人来时才肯拿出来。可见,当时大别山乡亲们的生活之苦。        几十年过去了,那里的乡亲把种茶当作致富的门路,在房前屋后的山坡栽上绿油油的茶叶。那茶在革命前辈***的故里,像乡亲们深情的眼睛,守望着幸福与未来,又如大别山一道道绿水青山的屏障,给人们带来一种享不尽的福分。         近年,乡里采取集体管理的模式,用“村里收入一点儿、承包人赚一点儿、乡亲们挣一点儿”的办法,组织43家商户筹建22个茶叶厂,把114个自然村落117个村民小组的茶园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家见政府出面管茶、销茶,心里也有了盼头。一个叫高锡志的退休老人回到乡里建了一个智能茶叶厂,那是他一生攒下来的积蓄,也是他多年埋藏在心里的情结。他想让乡亲们富裕起来奔向小康生活,也想让山冈一道道茶叶的清香飘向远方给乡亲们带来希望。他说:“老了回到乡里,做点儿自己能做的事情。”        今年的春天,在柔嫩的茶叶露出一年的希望时我去了一趟那里。见一群男男女女在雾开云散的早晨忙碌地爬上山冈,在茶园里幸福地摘着叶尖,那叶尖的露珠一颗颗地滚落在沉甸甸的竹篓里,仿佛一股股茶香从篓子里飘来,萦绕着整个山冈…… 2023.4.26 springtime
上一期: 思语 王连夫
下一期: 发出天问 陈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