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朗读 《你天天说的“努力”,才是孩子学习最大的障碍》

张欣朗读 《你天天说的“努力”,才是孩子学习最大的障碍》

2021-10-21    14'25''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026 10

介绍:
你天天说的“努力”,才是孩子学习最大的障碍 原创 郑委老师 文章发布时间:2021.10.20 文章朗读者:张欣 前言 在郑委老师直播答疑中,郑委老师给大家念了一首诗(郑委老师说,他写的不是诗,用长短句来形容更贴切) 这首长短句的名字叫《努力!成功?》 今天,我们把这首长短句的解释分享给大家。 想告诉大家:什么是拖延症,为什么孩子学习静不下心,学不进去,学不出来……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都因为“努力”和“成功"这两个词。 希望大家多读读这首长短句,看看是否是你走过来的路? 正文 很多孩子正是因为一直努力,努力没得到那个结果,才越来越不努力,变成了拖延症的。 而,你是否也是如此? 其实,拖延症不是什么大毛病,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到大,父母就告诉我们: 要努力,努力就会成功,不努力就注定失败; 成功了大家都喜欢你,失败了总会被看不起。 等我们当了父母,也同样这样教育孩子。 却不知,这才是孩子学习和生命成长的障碍。 因为孩子小,所以他会相信,他信了就会照做。所以,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曾经照做过这几句话。 然而,人生真实的体验是: 努力不会成功。 不是不努力就失败,而是不努力也不会太失败。 可是,失败真的会被看不起,但成功了大家也不一定喜欢你。 所以,我不想努力了。 然而父母会说:“你就是不努力,你就是懒,你能不能再努力一点?” 我又相信了,继续努力。 我真的非常努力了,我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最后,有的人成功了,为什么我没成功? 我就问别人,别人说是我还不够努力,我就再努力再努力,最后发现还是这样的感觉,我就越来越不努力了。 我不再渴望成功,“人生知足常乐,平常就好。” 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想着“如果我成功就好了。” 我不甘,我要去寻找答案。 我问两种人:一种是失败者,他有失败的经验;一种是成功者,他有成功的经验。 失败者说出来的话,和小时候耳边充斥的话一模一样。 对啊,因为失败者从来都是大多数。 成功者说:“喜才可喜,怕才可怕。” 在勤奋这个真理的基础之上,遇到一些美丽的努力,挺好的。 这时候,我想起了朴树的歌《生如夏花》: 他是那一抹烟火;我是那个放烟火的小孩。 他有生命瞬间的绽放,我有生命永恒的快乐。 我不断地欣赏着,我想什么时候能看到绽放的烟花,我就可以看到。 因为人生在我手里掌握,我保持着赤子之心,把每一件事都认真地做到。 我想跟朴树说:“我教你当个孩子,我们去放烟火吧,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 他也会跟我说:“放烟火没意思,人生最有意思的是瞬间的耀眼,是那一闪念的美妙,可以划过天边的长夜。“ 我想让他成为一个孩子,他想让我成为一瞬间的烟火。 所以,我先得变成一刹那的烟火,去感动打动他,让他喜欢我,让他信任我,我再把他带回放烟花的孩子的人生。 放烟花的孩子才是永恒,而一闪过天际的烟火是瞬间的永恒,不知道是谁让他闪了那一下光。 孩子 一位颐和的孩子听郑委老师讲解完这首长短句,心有触动,写下了她的感受。 第一次听到郑老师讲这首长短句,我睡着了,安心地睡着了。 “希望流着口水满意地笑”当这句话从郑老师嘴里说出时,我看到了郑老师心里的孩子。 眼眶湿润了想起曾经的自己。 坍塌过后的自己,我不敢看。 疼啊!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搭建本来的自己,我望不到。 远啊!长路漫漫,步步荆棘。 我扪心自问,还要继续吗? 继续,爬也要爬起来。 不怕疼吗? 怕!怕死了。 想逃跑吗? 想!腿都动了。 但我没跑,没躲。 疼,一次次倒下, 伤,一滴滴流血, 我遍体鳞伤,但心却愈坚定。 以后并不是就不会疼了。 会更疼,但我不会放弃。 不因有他,因我心中有光。 这位颐和孩子写的诗,印证了很多颐和孩子在颐和学校直面自己,重新激发内在力量的过程。 这些孩子来颐和之前,都曾经努力过。 “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是他们的人生信念。 然而,真实的体验让他们产生了迷茫,他们开始探寻真理,来到颐和。 颐和打破了他们原有的努力的状态,信念开始坍塌。 坍塌后的状态才是他们最真实的状态,颐和用温暖接纳孩子,让孩子释放伤痛,给孩子注入爱。 当孩子感受到爱,相信爱,就不再努力想得到爱,他开始勤奋做自己,这时候他遇到事情偶尔努力一下,就能成功。 平时很勤奋,不能很努力; 遇事要努力,事毕还勤奋。 这个孩子写的这首诗,就是在描述自己直面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