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主播:微漾)

《与妻书》(主播:微漾)

2019-03-15    14'13''

主播: 喃喃-

610 4

介绍:
(主播 & 后期 & 封面手书:微漾) (ID:@懒小姐_微漾;@思以喃喃) ———————————————————————————————————— 《与妻书》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 【注】白话译文可自行百度。 —————————————————————— 【朗读笔记】(补) 1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当时真的是一封家书,只是现在公之于众,会被当作文学作品赏析,正因不是刻意为塑造而虚拟出来的,所以其中的情真意切更难能可贵。全文从头至尾弥漫着悲壮之情,文词质朴,说起爱人温情婉转,说起国家大义凛然,有情有义,读罢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2 全文略微明媚之刻,就在“吾真真不能忘汝也”这段,回忆与妻子的点点滴滴,对妻子的柔情、眷恋都在字里行间。录这篇文时,刚好《知否知否》热播,有集预告里男主说:“吾钦慕汝已久,愿聘汝为妇,托付中愦,衍嗣绵延,终老一生。”其间的鹣鲽情深,同样适用于此段。于是选了该片段的配乐,安在了此处。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忆初婚、忆远行、谈论谁先死谁后死、谈论幼子托身后事……此后天人永别,犹恐相逢是梦中。夫妻心意相通,心怀大爱,曾经的琴瑟在御,皆因国泰民安。若国将不国,何以家为? 3 文末想象了一个场景,于是加了一个音效:关门声+脚步声(由慢到快)。 他写完信,搁笔,关门,太多未尽之言而心中不舍而略微停顿,但国家水深火热、时不我待,我辈中人,大步出门,救国救民,从容就义。 这种从容就义,古今都是相通的:是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从容就义,是只有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刻尽骨髓里的大丈夫,才会做出的选择。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想起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也可能我们眼中的悲壮,于他、于如他一般的仁人志士而言,不过是做了最正确的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