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旧城的东南附近,虽然处于今天最繁忙的区域,但进入其中,会让人感受到远离喧嚣的幽静与肃穆。
这处院落是明清时礼部钦天监的办公场所,两进的四合院。在几株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浑仪、简仪、日晷等明代天文仪器错落分布。
院子东侧就是观象台。在城墙之上,至今可以看到明朝嘉靖年间烧制的城砖,顺着古老的石级漫步,眼中看到的是天人呼应,手里抚着的是沧桑变化。
这些巨大的青铜天文仪器,伴随着北京城五百年的变迁,在每天的晨辉与夕阳之中,记录着天象的演变,散发着历史的微光,在变与不变之中向我们诉说着永恒。
北京古观象台是中国的一座古代天文台,它的所在地,在元代是司天台的遗址。
现存的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当时称观星台。崇祯年间,徐光启、李天经等先后制造了一批天文仪器,如:极限大仪、平悬浑仪、候时钟、万国经纬地球等。清代将它改称为观象台。
观象台上起初设有大型铜铸的浑天仪、简仪、浑象仪等,台下建筑中放置着圭表、漏壶等。
这些仪器主要用来测定太阳、月亮和恒星的球面位置,从而测定季节、时间和记录特殊天象。
浑天仪、简仪、圭表等七件仪器于1931年迁至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现存的八件:天体仪、地平经仪、象限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纬仪、黄道经纬仪、纪限仪、玑衡抚辰仪,均是清代制造的,它们不仅加工精细,图案美丽,且有科学价值。这些仪器曾对制订历法、预测天象起过一定的作用。
北京古观象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使用年代久远、天文仪器多而又保存完整天文台,它所积累的科学资料、数据,为天文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它是现在世界上保存有天文仪器的最早的一座天文台。
来自“文明互鉴”社群 - 旅见旅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