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霞主播之声第22期《爸爸“会说话”,孩子才“会听话”》

小霞主播之声第22期《爸爸“会说话”,孩子才“会听话”》

2015-10-30    05'49''

主播: 让声音传递爱

49 0

介绍:
其实,相较于母亲,父亲是另一种独特的存在,尤其对于男孩子来说,父亲的榜样作用更为重要。父亲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并对其成长产生独特的作用。因此,只有父亲这个榜样会“说话”,孩子才会“听话”。 了解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之后,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应该如何“说话”,孩子才会“听话”呢? 一、说“爱”——用“陪伴”拉近关系 陪伴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责任,父亲不能做甩手掌柜。对于父亲来说,每天应该至少拿出三十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比如,给孩子讲个故事,陪孩子搭一会儿积木,或者帮孩子洗个澡。如果不能按时回家时,也应该打个电话给家里,和孩子说上几句话。不要小看这几分钟的相处时间,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存在。此外,父亲还应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成为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通过陪伴,父亲与子女之间有更多的接触,也有机会观察孩子的表现,从而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越陪伴,孩子和父亲越亲密,父亲就会得到孩子的尊敬和接受,孩子当然也会更重视父亲说的话。 二、说“理”:用行为树立“榜样” 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多年父子亦兄弟:儿子学习爸爸,是一种天性或者说是本能,一旦爸爸在生活的细节上表现得积极进取,孩子也会收获同样的品质。爸爸以身示范,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是最好的育儿之道。想收获怎样品质的孩子,就得先把自己也塑造成这样的榜样。比如说,希望孩子能够自如地与别人沟通,希望孩子会表达爱,那么父亲自己也要放下酷酷的作风,和孩子真诚地交流,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才会表现得像爸爸一样。用榜样的力量“说话”,孩子会信服,也会更“听话”。 三、说“教”:用“规则”建立权威 在孩子的潜意识里,父亲代表着社会规则。从1、2岁开始,孩子就会开始试探规则的边界,这个时候就已经是开始学习规则的好时机了。这时,父亲是一个合适的传递规则的形象,可以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例如:男孩都喜欢打闹,这是天性。但是当孩子第一次用踢打、抓等行为伤害到别人的时候,父亲就可以把孩子抱到一边,告诉他:“这样是不可以的。”孩子会逐渐将自己的行为和父亲的反应联系在一起,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的。这样,父亲就通过“是非”让孩子在成长中树立起边界感与规则感。 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教育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他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而会“说话”的父亲,更会让语言变成一种能力,既能让父子之间敞开心扉,接纳彼此,又能让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更加开朗乐观。所以,父亲要意识到“说话”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当然,“会说话”的父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也需要时间去训练、体验和磨炼,相信只要努力,每个父亲都能成为最优秀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