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还是木匠?

园丁,还是木匠?

2021-10-08    04'34''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00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每天为你带来知识大餐。 如果你关注教育动态,一定知道:2021年7月国家发布了学生“双减”政策,双减减的是什么呢?一个是校内作业负担,一个是校外培训负担。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整顿教培机构,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面对“双减”,学生们振臂欢呼,很多家长则更加焦虑,因为这么一来,拼的就只有校内了,学校成为孩子们的唯一战场。想要在同样师资、同样时间、同样教学的前提下胜出,似乎比以前更难了。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更重视素质教育,更注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不得不说是件好事。 “育儿”的英文叫做parenting,从英语构词角度来说,育儿的实质不是养育和教育孩子,而是让父母学会如何做父母。如果我们这样思考,育儿问题似乎就简单多了。因为这样一来,问题核心从孩子身上转移到了父母身上。 那么要做什么样的父母呢?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她的新书《园丁与木匠》里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你可以做木匠型父母,也可以做园丁型父母。那么到底哪个更好呢?我们来看看这两种类型的区别。 木匠式的家长就像木匠打造一件作品似的,把养孩子这件事儿看成是一件工作,既然是工作,就得有目标有结果。比如说上个什么样的幼儿园,什么样的大学,找个什么样的工作,以及未来有什么样的归宿,这些都在孩子一出生就有了初步规划。有了这些目标,家长就有了的塑造孩子人生的意愿和计划,每一步都为孩子精心设计,生怕一步出错,孩子的人生就毁了。 那么园丁型父母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不会按照自己的想象预先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也不会过于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个细节,他们更愿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生态,一个安全、健康、温暖的环境,才是他们的重点。在这个生态系统里,亲密、有爱的亲子关系就像肥沃的土壤,涵养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呢,这个生态环境里充满着变化、创新和新奇的元素,园丁型的父母更愿意让孩子自由发展。 对比这两种不同的养育方式,用木匠式的方式打造出来的孩子,只能是父母期待的样子。但是父母的眼界和能力是有限的,即使是高知父母、大学教授,他们也不可能事先知道孩子未来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如果以他们自己的样子或者理想中的样子来塑造孩子,反而可能让孩子无法适应不确定的未来。而园丁型的父母更在乎为孩子搭建成长环境,从而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同时,园丁型的父母更放松一些,这种不焦虑会让父母的育儿过程更美妙,孩子的压力也会更小,亲子关系自然更加和谐。 所以说,《园丁与木匠》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家长妄图依照一个理想模型来塑造孩子,因此对孩子事事上心、精雕细刻,根本就是徒劳的。除了带给父母无穷的焦虑和挫败感,带给孩子紧张和压抑感之外,没有一点好处。父母要做的是园丁式的父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给予孩子爱和支持,这种爱并不是给孩子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成长旅程提供营养。 如果你没有时间读整本书,可以来百利读书会。百利天下教育APP和小程序已经上线了本书的讲书视频和音频,全面系统地为你讲解:为什么园丁型父母更值得提倡,在国内养育大环境下,如何有效借鉴园丁型父母的理念,帮助每个家庭带来积极的改变。找到“读书会”栏目,搜索《园丁与木匠》,就可以免费获得完整版的讲书资源啦。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留学声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