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
每个小朋友在小学入学前都会打很多疫苗,其中一个叫百白破,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组合疫苗。今天我们再看这几个疾病,已经不是很常见了,疫苗的诞生让很多传染病得到终结。但是在200多年前,仅白喉这一种疾病每年就会折磨无数小朋友。
先给你讲个故事。1891年的圣诞节,德国柏林一家儿童医院里,一个患白喉病的小女孩奄奄一息。白喉是一种借助唾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白喉杆菌引起,一旦得上,患者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全身都可能中毒。女孩的父母痛苦不堪,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病痛折磨。这时候一位年轻医生走进病房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尝试一种新的疗法。绝望的父母看到了希望,他们点头同意。医生为小女孩注射了一针后,奇迹发生了。第二天,小孩子的病情明显好转,四天后父母在病床边与女儿一起庆祝圣诞节,七天后,小女孩顺利出院。
这位医生就是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免疫学家、细菌学家,诺贝尔奖第一届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获奖原因是“他的血清疗法,尤其在预防白喉方面的应用为医学科学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从此,医生们在面对病痛和死亡时有了制胜的武器。”这期节目我就给你讲讲贝林的故事。
1854年,贝林出生在德国普鲁士王国境内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家境贫寒,贝林有12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五。聪明又勤奋的他,从小就学习好,乖巧懂事,一路靠拿奖学金完成了小学和中学学业。10岁那年,父亲得了重病不能医治,痛苦死去,这件事让贝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家里没钱,医学院的奖学金又申请不到,因此他决定从军,一边服役,一边读医学课程,还能获得薪水。
后来普法战胜爆发,贝林走上前线救治伤员。战争结束后,他继续读书,攻读博士学位。1889年他随导师著名的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来到当时赫赫有名的柏林传染病研究所,从事细菌研究工作。这里多说一句,科赫是微生物领域里的灵魂人物,后来获得19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机会我会专门讲讲他的故事。
贝林的细菌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就是白喉。现在我们几乎听不到谁得到了白喉这种病,全球每年白喉病例只有零星,很多国家十几年都没有白喉患者。可是在19世纪末,白喉是一种要人命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
贝林在研究所遇到了一位日本藉的研究者叫北里柴三郎,一个精通中医的日本人,崇拜中国的华佗、李时珍。有一天他对贝林说:“中国医书中有一条医理叫‘以毒攻毒’,就像用砒霜这种剧毒治疗人体寄生虫。在欧洲,琴纳首创的天花疫苗和巴斯德研制的狂犬疫苗都是以毒攻毒的实例。我们能不能依据这条医理来预防和治疗其他疾病呢?”
北里柴三郎的话给了贝林很大启发,只要能找到可以攻毒的抗毒素,就有办法治疗传染病。贝林先从破伤风研究入手。他按照巴斯德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将感染过破伤风而依然存活的动物的血清,注射到刚刚感染破伤风的动物或有外伤可能感染破伤风的动物。经过300多次坚持不懈的实验,他终于证明了这种血清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他还发现,这种含有抗毒素的血清,只有在机体发病前或刚发病时立刻注射才有效,一旦已经得病,再注射就没用了,医学上叫“免疫作用”,而不是治疗作用,也就是我们现在都熟知的疫苗原理。
在当年的德国医学年会上,贝林公开发表了“抗毒免疫”这个新概念,也就是以毒攻毒。在场很多同行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嘲笑他,觉得贝林和北里柴三郎就是玩概念而已。
你看,科学研究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任何不同的声音在发出的第一刻,都有可能遭受冷眼甚至反驳。面对同行的不解甚至挖苦,贝林没有放弃他的研究,最终成功发现白喉抗毒素。那么后来他是怎么研究出治疗白喉的血清,提出“血清疗法”?他的伟大贡献对后面的免疫学研究又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明天我会继续为你讲述贝林的精彩故事。明天见。